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分析 一、 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受扩产周期及新冠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BOPA薄膜需求市场,国外BOPA薄膜厂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BOPA薄膜厂商有望凭借产能规模优势、旺盛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有利因素,抢占增量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在全球BOPA薄膜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全球BOPA薄膜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二、 行业竞争格局 (一)区域竞争:江浙地区产业集群效应较好 由于人口聚集较多且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消费电子等产品需求量较大,刺激带动了光学薄膜行业的发展。从目前中国光学薄膜产业上市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江苏、浙江聚集的光学薄膜制备企业数量较多,如双星新材、裕兴股份、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广东地区聚集了更多的产业链下游的企业。 (二)企业竞争:外资企业占据头部市场,内资企业迎头赶上 目前国际上仅美国(如美国3M)、日本(如东丽、帝人)、韩国(如韩国SKC)、中国(如长阳科技、航天彩虹、双星新材、合肥乐凯)等少数国家掌握了光学膜等特种功能聚酯薄膜的生产加工制造技术,因此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中国光学薄膜发展历史较短,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国际厂商因历史悠久起步较早,行业经验丰富,研发生产技术先进等原因,我国特种功能膜长期依赖进口,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日本东丽、日本帝人和韩国SKC等国外企业长期以来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国内厂商加速发力,在反射膜、扩散膜等部分产品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自主研发的趋势日益明显。如长阳科技的核心产品反射膜的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东丽、日本帝人等国外巨头,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综合来看,目前中国光学薄膜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的国际厂商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如偏光片、高端增亮膜等,其核心基材如PVA、TAC等产品被掌握在国际厂商中,中国主要依赖进口或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但部分光学薄膜产品中国企业已取得优异的进步,如长阳科技的反射膜产品。 三、 全球功能性膜材料市场稳步发展 2021年,全球功能性膜材料总消费量约550万吨,市场规模超210亿美元。受益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高性能膜材料还将拥有更大发展潜力。 按国家地区划分,中国是功能性膜材料最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总消费量接近300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54%,其次为欧洲和美国,消费占比分别为8.2%和7.5%。 按产品类型划分,2021年全球聚酯膜(PET)消费量超540万吨,占比超过98%,是功能性膜材料中最主要的产品。虽然含氟膜、聚酰亚胺膜等高性能膜材料在全球功能性膜材料市场上的消费占比仅1.6%,远低于聚酯膜,但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和高昂的单价,加上在特定应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现如今高达18%的市场规模占比。 从应用端看,以聚酯膜为代表的工程薄膜主要用于包装以及工业领域,而高性能薄膜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由于电子电器用膜材料对性能要求极高,对应单价普遍较高。过去十年里,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生产商一直在尝试利用各种高性能树脂作原料研发功能性膜材料。这些功能性膜材料虽产量小但性能优越,可满足电子产业方面的特定需求,价格通常介于聚酯膜和聚酰亚胺膜之间,实现了低成本满足同等性能要求的多赢目标。 四、 光学薄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德国、美国等科学家在光学膜基础科学原理探究上成果不断,世界上第一批减反射膜诞生,光学薄膜各种特性被逐渐发现。20世纪初,光学膜制备设备和镀膜产品种类的技术和制备工艺得到发展,制造光学膜的真空镀膜机的油扩散泵出现,光学薄膜作为一类实用型光学元件在光学系统中得到了真正广泛的应用。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起步阶段,1994年我国第一张偏光片成功生产,2004年建立了第一条光学薄膜生产线,这一阶段市场被日、美等国企业垄断,在初步发展阶段,随着LCD面板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中国光学膜行业开始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生产线增多,产能有所增加;在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光学薄膜行业的发展,这一阶段新加入企业迅速增多,产能快速扩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加快形成,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类型不断增多。 五、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扩张速度较快 2019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354亿元。光学薄膜下游行业主要是消费电子产品,目前中国是全球电脑生产大国,电脑出货量约是全球出货量的2/3,而根据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度全球手机产量数据,中国贡献了全球手机产量的67%,中国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大国,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应高于全球增速8.5%的增速。结合中国光学薄膜行业代表性企业营收规模增长情况,如双星新材、激智科技、长阳科技等头部企业2020-2021年营收增速在12%-35%之间,多数头部企业营收达到10%以上,但由于行业内众多企业为中小企业预期营收增速低于头部企业,综合考虑采用复合增速9.5%进行测算,初步测算,2021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5亿元。 六、 全球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现状 有机膜材料是由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种类繁多,本文重点探讨的功能性膜材料是以聚酯膜(PET)、尼龙膜(Nylon)、聚碳酸酯膜(PC)为代表的工程薄膜和以氟聚合物膜(Fluoropolymer)、聚酰亚胺膜(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COC/COP)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膜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大量新兴功能膜材料的应用需求。 通过将多种不同涂层材料与基膜进行有机结合,功能膜材料实现了特定的光学性、电学性、耐候性、可加工性等性能;同时具有保护、胶粘、导电、屏蔽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电子电器、新能源、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七、 光学膜行业概况 光学薄膜是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上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之传递特性,包括光的透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经由适当设计可以调变不同波段元件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光学薄膜行业是指制备光学薄膜产品的行业,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其归属于新材料产业下属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下属的高性能膜材料制造,进一步细分类别为光学膜制造。 由于光学薄膜产品通常是复合使用,且主要用于显示领域,因此狭义上大致可以将光学薄膜分为液晶面板用光学膜以及背光模组用光学膜两大类。根据光学膜的不同特性,光学膜主要分为反射膜、增透膜(也称减反射膜)、分光膜、滤光膜、增亮膜、扩散膜、偏光片(全称偏振光片)等。 八、 光学薄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重点愈加明晰 近年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一系列政策把光学薄膜制造作为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光学薄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及产品,一定程度上促进光学薄膜行业的发展。 2021年9月10日,中国工程院发布《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该战略指出: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制造和封装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和功能梯度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基材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