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用硫酸锰市场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动植物用硫酸锰市场分析 一、 动植物营养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一)饲料行业发展情况 饲料是指能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促进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且合理使用下安全、有效的可饲用物质。根据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饲料主要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消化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存在明显效果。根据功能划分,饲料添加剂可以分为维生素及类维生素、矿物元素及其络(螯)合物、酶制剂、微生物、抗氧化剂、着色剂等13大类。 奥特奇发布的全球饲料调查显示,全球饲料总产量2011年至2020年间复合增长率为3.51%,2020年为11.8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5.43%。 矿物元素分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上,如钙、镁、磷、钾、钠、碳、氢、氧、氮、硫、氯等;微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下,如铁、铜、锰、锌、碘、钴、硒、铬、钼、氟、镍等,其作用是参与生化反应过程,转化其它营养素,改善生命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因矿物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均引起的疾病。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49.80%,占比最大;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26.58%;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11.53%。 (二)肥料行业发展情况 植物营养产品,或称肥料,主要用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高度依赖的营养品。植物营养产品产业链主要分为原材料-基础肥生产-二次加工-销售等环节。 受世界农业供需格局影响,植物营养产品作为农耕亩产的有力保障,施用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植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1,627亿美元,2015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3.5%,亚洲和非洲地区市场增长明显。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943亿美元,2020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品类方面,基础肥中氮肥长期以来为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19年市场占比约为46%。 根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植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2,352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已扩张到2,912亿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3,191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 二、 吸附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三、 聚氨酯:海外能源价格高增,下游需求有望修复 海外能源成本高企,聚氨酯板块产品出口向好。2022年开始,由于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长期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受到俄乌局势恶化以及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原油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导致欧洲化工品成本激增,而欧洲MDI产能占全球总产能27%,在此背景下,国内MDI出口量增加。从月度数据看,3月份,聚合MDI出口量为10.03万吨,4月受国内疫情影响,物流受阻,聚合MDI出口量减少到8.32万吨,5月份国内疫情恢复,聚合MDI出口量为11.42万吨,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37.29%,6月份聚合MDI出口量达到11.69万吨,同比增长53.16%,环比增长2.32%,7月聚合MDI出口量为8.25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29.4%,主要是7月为传统淡季叠加海外客户6月疫情解封后有备货导致。从出口目的地看,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聚合MDI同比和环比增长显著,7月单月出口到荷兰产量为1.72万吨,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10.5%;7月单月出口至俄罗斯产量为0.98吨,同比增长180.1%,环比增长140.6%,MDI出口欧洲逻辑进一步显现。 需求处于景气低点,后续聚氨酯价格有望修复。受俄乌局势恶化,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上涨明显,聚氨酯板块上游原料出现明显上涨。2022年上半年纯苯均价8,461元/吨,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1,090元/吨,同比上涨52.23%,目前原油处于高位震荡。而聚氨酯下游处于需求淡季中,截止9月初,纯MDI价差达到11.72%历史分位,聚合MDI达到8.42%历史分位,TDI达到16.72%历史分位。TDI受供给短缺影响,目前价格已经从底部反弹,TDI景气度有望改善。MDI和传统大宗商品不同,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和垄断属性,MDI价差下跌空间不大,后续随着国内需求边际改善,MDI价格有望修复。 2021年,聚氨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亮眼,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79.58亿元,同比增长93.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62亿元,同比增长135.08%,整个聚氨酯板块均实现营业收入的正增长,但盈利方面分化严重,以万华化学和沧州大化为代表的聚氨酯上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47%和496.39%,而聚氨酯下游公司表现一般。2022年上半年,受原油上涨和疫情对需求冲击双重影响,聚氨酯板块整体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同比出现下降,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61.16亿元,同比增长3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0亿元,同比减少23.19%,从具体公司看,归母净利润方面,聚氨酯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万华化学同比下降23.26%,沧州大化同比下降8.9%。 四、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概述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修订版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可以分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肥料制造(C262)、农药制造(C263)等八类。其中,基础化学原料指的是可以用作化工生产原料的化学品。 五、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发展策略 基础化学原料是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为其它产业及各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性原材料及技术支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在石化行业中的支柱性作用仍将维持。为更好的发挥这种作用,需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行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要在烧碱、纯碱等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通过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清洁生产等标准和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再上重复建设项目。对于阶段性过剩行业应加快消费市场培育和生产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和牌号,满足市场需求。 (二)促进技术装备升级 技术装备提升是石化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由于资源紧缺,江苏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要顺应原料多元化趋势,开发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调整。重点是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产品,从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产品的传统模式,逐渐向凭借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提升。要根据江苏省能源、资源可得性结构特点,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六、 磷化工:依托一体化优势,开启新能源材料第二增长曲线 依托一体化成本优势,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进军。磷化工主要产品景气度持续上行,磷肥等传统业务需求较为刚性,且盈利实现大幅增长,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后盾。2021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675万辆,同比增长108%,渗透率达8.3%,较2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磷化工企业依托资源成本优势入局新能源,有望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凭借成本及性能等多重优势下装机量的提升,磷化工企业加速入局,切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高景气赛道,磷化工企业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向高附值新材料下游延伸。若化工企业自备磷源或铁源生产磷酸铁可以分别单吨减少1563元和836元,化工一体化企业产业链延伸至磷酸铁锂具有较强成本竞争力。由于制造中对磷酸铁产品质量要求较高,预计实际产能释放有限,而下游新能源高速发展而需求激增,未来有望盈利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 磷肥及磷化工行业供需紧张,行业高景气延续。磷肥及磷化工板块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1197.63亿元,同比增长27.40%;归母净利润为148.28亿元,同比增长671.45%;销售毛利率为20.96%,同比增加7.68个百分点。2022H1磷肥及磷化工板块营业收入合计为778.02亿元,同比增长41.47%;归母净利润为120.09亿元,同比增加149.02%。由于战略性保护矿产资源和环保政策力度加大,导致上游磷矿石供给受限,另一方面,磷肥的刚性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磷酸铁锂电池逐步替代三元电池成为占比最多的动力电池,导致下游需求爆发,供需矛盾使得磷化工行业量价齐升,目前磷肥及复合肥市场价有小幅震荡,总体呈上升趋势。 七、 能源动力领域发展情况 硫酸锰是锰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锰、其它锰盐和锰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化肥、饲料、食品、造纸、催化剂等行业,其中高纯硫酸锰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在正极材料中,镍元素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容量,钴元素能够抑制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提升材料倍率性能,锰元素可以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电池成本。 (一)电池级硫酸锰市场概况 电池级硫酸锰下游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目前多种电池材料的锰源,大多来自高纯硫酸锰或者从高纯硫酸锰转换而来,包括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磷酸锰铁锂、钠电池的锰基普鲁士白、固态电池的镍锰二元材料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