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 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自主研发水平代表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程度。汽车整车厂商为掌握核心技术,大力研发汽车发动机。进入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厂的成长推动汽车发动机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动机厂家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提高研发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汽车发动机自配率逐步上升。 在乘用车发动机技术方面,国内汽车整车厂商仍较为依赖进口技术,目前发动机行业仍处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在发动机制造方面,目前95%的国内汽车整车厂可实现发动机自配。以自主品牌中研发水平较高的汽车整车厂吉利汽车为例,其引进了日本丰田的技术并进行转化;奇瑞汽车则采用自主正向研发的方式,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生产出一系列发动机产品。从动力来源上看,受制于柴油发动机造价高、油品不佳、噪音抖动影响舒适性等因素,我国乘用车绝大部分使用汽油发动机。 在商用车发动机技术方面,我国商用车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较乘用车制造水平要高。目前,我国商用车发动机市场,约97%的发动机由自主品牌供应。商用车发动机主机生产企业,如潍柴动力、东风动力、上柴股份、锡柴动力等发动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具备领导地位。从动力来源上看,因商用车使用过程中对于燃油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低速爬坡启动需要高扭矩等要求较高,因此我国商用车绝大部分使用柴油发动机。伴随汽车行业发展,国内汽车发动机自配率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发动机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近三年发动机产量呈上升趋势。 二、 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均在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车联网相关的技术方案等,如计算机、现代传感、AI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二)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为1.51万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 (三)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主导。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共有23家上榜,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分别为22家和18家,三者占据百强榜的68%。再者从百强榜中前TOP10中,德国零部件企业有3家,分别是罗布特•博世、采埃孚和大陆,日本企业电装和爱信精机分列第2位和第5位。 (四)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分析 由于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性,在整车制造商开发新车型时,零部件制造商需要与整车制造商进行同步开发。目前,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外购率已经超过70%。为满足整车制造商产品开发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行业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即按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及其与整车制造商的协作关系,将零部件供应商分成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提供产品,参与整车制造商的整车项目开发,提供配套系统产品;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向整车制造商供应产品;三级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 三、 市场规模承压,竞争格局微调 受全球疫情影响,叠加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贸易摩擦升级等宏观因素,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根据各厂商2020年汽车配套营收,发布了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德国博世位列第一,前十大供应商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交换了位置。从各大公司2020年汽车配套业务营收来看,受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百强榜中的绝大多数公司2020年营收出现下滑。 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产业集中度高、全球同步配套的特点;行业内涌现出一批以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采埃孚、加拿大麦格纳等公司为代表的销售收入超百亿美元的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研发力量,引领着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前十强企业主要被传统零部件巨头占据,前五强排名有所波动。 四、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特点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从为载货卡车配套生产零部件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以及一批合资、独资企业的建立,逐步实现了从主要生产载货汽车零部件向轿车零部件,从简单仿制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效替代、自主设计和开发,以及从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快速转变。一方面,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基础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仍然偏弱,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多年的自主发展和经验积累,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以往有大幅提高,并培育出一批具有开发设计能力且规模较大的零部件企业。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基本能够满足整车配套市场及售后服务市场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逐步具备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的零部件开发与产品配套能力以及部分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尖端技术的引进和消化能力。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布局的不断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开始实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策略,我国已逐步成为零部件巨头布局的重点区域,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逐年增长。同时,国内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规模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逐步成长起来,设计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得到国外客户和经销商的认可。 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具有可靠性高、耐久性强、精密度高等特点,发动机主机厂会考虑供应商的历史经验、研发创新能力、生产保证能力、品质保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等多方面要素来定点供应商。零部件批量运用于发动机制造前,需要经过手工样件、性能测试、工装样件、台架测试、环境试验、整车道路试验直到小批及大批量生产等多个环节,通常需要耗时两年左右,其开发、验证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及资金成本。因此行业显著特点为:供应商定点选择非常谨慎,零部件供应商和发动机厂的合作关系一旦确定后就比较稳定。 目前在国内市场,对于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不高,且运输成本较高的发动机零部件基本上已实现了国产化配套;但是对于液压挺柱、液压张紧器、摇臂及可变气门系统等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知名汽车主机厂商为了保证产品成功开发、质量可靠,一般采取了谨慎国产化的原则。随着目前国内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逐步开始从国内本土企业采购。 五、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保持韧性增长 2010-2017年,在汽车行业平稳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趋于良好,汽车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消费市场转冷,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741亿元,同比下降13.04%;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及物流环节受到重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在疫情控制上有了良好进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韧性增长,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为37,400亿元,同比增长3.89%。 六、 汽车零部件发展政策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低,在低端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甚至有的企业面临着淘汰出局的风险,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制定并组织实施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的政策,要制定落实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计划,保证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北京市在2022年《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通知中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健全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推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同年2月,上海市在《上海市关于高质量落实(RCEP)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出,要扩大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进口,与本市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补,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技术,吉林省在2022年9月《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同年10月重庆市在《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出,要不断推动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领域转型,支持整车企业和关键总成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合作攻关,持续加大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加强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加快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鼓励绿色制造、清洁技术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促进制造业与再制造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七、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受产业政策调整及等因素的影响,2014-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整体产销规模较2017年有所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亿元,同比增长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