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举报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一、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层面给予较大扶持力度,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快创新。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若未来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导向发生变化,例如国内医疗器械招标政策、医保政策等,而企业不能及时根据变化做出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是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随着我国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CT CT的技术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合成后的CT图像。在中国CT市场占有率中,东软医疗持续多年销售额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设备保有量也是国产第一,仅次于GE、西门子、飞利浦。CT对外出口量,东软医疗亦连续位居国产第一。 (二)MRI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我国MRI设备市场竞争格局中,西门子、GE、飞利浦占比最大,分别为29.7%、25.2%、24.8%,占比共达79.7%。国内企业当中,联影医疗是磁共振设备领域龙头,其他上市企业还包括万东医疗,开普医疗和东软医疗等。 (三)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2020年中国超声诊断仪市场规模119.0亿元,同比增长7.7%。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129.7亿元。 在市场竞争方面,进口超声设备市场主要被西门子、GE和飞利浦占据,以上三家企业总占比达到90%左右,日立和三星占据剩余市场。国产超声设备以迈瑞、开立、汕头超声为主,以上三家企业总占比为46%左右,由于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可替代性较高,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四)DSA(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X线机(DSA)为常用的心血管病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或冠状血管搭桥等手术前诊断更是必不可少。我国DSA设备呈上涨趋势,2019年市场规模达35亿元,并预计2022年我国DSA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8亿元。从竞争格局来看,2021年血管造影X线机(DSA)各品牌采购金额占比中,Top5品牌分别为飞利浦、西门子、GE、东软、万东。 (五)DR DR设备,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目前国内DR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 常规DR市场方面,在销售数量上,国产品牌占据前例,其中万东排第一占比20.11%,其后依次是安健9.42%、联影8.03%、普爱7.58%、蓝影5.98%、迈瑞5.53%、飞利浦4.63%、西门子4.51%以及锐珂4.42%,已基本实现。 移动DR市场方面,随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移动DR需求持续上升。2021年在移动DR市场上,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替代趋势已不可逆转。在销售数量上TOP5皆为国产品牌,其中联影占比16.62%,往下依次是万东占比13.38%、迈瑞10.29%、安健9.71%以及普爱8.24%。另外在影像设备上游x线探测器领域,也诞生了一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奕瑞科技是国内该领域龙头,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16.9%。 三、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持续高增长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析,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达1.156万亿元,同比增长为11.24%,从2015年6297亿元增长到2021年115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5%,高于我国总体制造业增长水平。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达1.3万亿元,增速12%左右,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新冠检测试剂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常态化,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和抗原检测试剂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促使相关企业业绩大幅增长。此外,医疗新基建和千县工程的推进,促进了医疗设备市场扩容和加速。 四、 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强 我国医疗器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营业收入从2015年4241亿元增长至2021年6771亿元,占产业整体营业收入比重达60%左右。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数量达163家,同比增长15.60%,此前两年更是以30%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上市医疗器械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324亿元,同比增长18.82%。上市企业营收规模占整体行业规模从2017年的16%增长到2019年的29%,其中前20强上市企业规模占整体行业规模的比重从2017年的7%增长到2021年的16%,两个比重在近五年持续增长。这充分表明头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行业集中度逐年上升,这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发展目标相符合。 五、 体外诊断 体外诊断,英文简称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判断各类重要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免疫诊断 从IVD细分领域来看,我国早期以生化检测、血液检测等基础检测为主,目前免疫诊断逐渐成为主流。免疫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性、定量的诊断,在肝炎、性病、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所以规模基数较大,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诊断技术之一。根据相关报告,2021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近2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 现阶段国内免疫诊断市场仍由进口主导,罗氏、雅培、西门子等跨国龙头占据了三级医院的核心资源。新产业、迈瑞、迈克、安图等国内IVD头部企业规模与跨国企业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加强,国产化学发光公司技术迭代后检测精度的提升,叠加医保控费的成本压力,国产企业在三级医院突破情况良好,例如新产业和亚辉龙三级医院客户占比均达50%以上。 (二)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的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新冠等)、细菌、唐氏筛查、基因图谱等等领域。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33.2亿元,预计至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1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受新冠疫情爆发,检测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近两年分子诊断在整个体外诊断子行业中增速最快。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呈现外资企业领头,国内龙头公司领跑,国内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国外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受制于价格高昂及产品注册成本较高等因素,在中国市场占比不高,但是凭借着自身的业务遍布全球,科研实力雄厚,占据国内第一梯队。而国内企业不断加技术与产品研发,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所以占据分子诊断试剂市场主要份额,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和雅培总共占据超过40%的中国市场份额,竞争较为激烈。 (三)生化诊断 生化诊断是指有酶反应参与、或者抗原抗体反应参与,主要用于测定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类等生物化学指标、机体功能指标或蛋白的诊断方法。生化诊断是最早实现自动化的检测手段,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体外诊断方法之一。主要应用领域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生化诊断在我国发展较早,多年来一直为医院常规诊断检测项目,目前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产品已完成进口替代,国产试剂的进口替代率已完成60%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未来将保持6-7%增速平稳增长,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96亿元。 六、 营业利润率较疫情前有明显增长 我国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9.49%增长到2019年的12.80%,2020年达到17.45%;2021年为15.07%,略有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七、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 近三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于2022年突破3万家,截至2022年9月达31503家。从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类别来看,可生产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19025家,快速增长;可生产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14119家,平稳增长;可生产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2412家,有较快增长;三者之比约为8:6:1,比值与上一年保持一致。截至2022年9月,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达116万家。近几年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2021年突破了100万家,达108万家,同比增长20.88%。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整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八、 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准体系的覆盖面、系统性和国际协调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共计1919项,覆盖了我国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达90%。其中,国家标准260项,行业标准1659项;强制性标准284项,推荐性标准1635项。 (二)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提速 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件,同比增长57.14%。自201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189件,更多的创新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快速受惠于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大幅增长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为15962件,同比增长28.39%。近三年来,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均以30%左右的速度大幅增长。 (四)研发强度整体呈现稳定且小幅提升趋势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强度为6.39%,近几年均保持在6%以上水平;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为3.97%,近几年保持近4%水平,高于整体高技术产业2.5%的平均水平。 九、 国际竞争力提升新水平 (一)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额为8724.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50%。其中,进口额324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3%,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随着海外市场对防疫医疗器械产品需求趋向稳定,出口额548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44%,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超过75%的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为7438.57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额为2996.78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为4441.79亿元人民币。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较疫情前整体规模提升了一个台阶。 (二)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大,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彰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4074亿元,同比增长8.15%。根据南方所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1560亿元,增速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1.5倍,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