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举报
资源描述
发动机缸体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 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汽车发动机发展概况 汽车发动机是通过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现代发动机融合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化工技术和新型材料等诸多技术,成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了汽车的性能和品质。汽车发动机行业是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行业。 (二)我国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情况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自主研发水平代表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程度。汽车整车厂商为掌握核心技术,大力研发汽车发动机。进入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厂的成长推动汽车发动机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动机厂家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提高研发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汽车发动机自配率逐步上升。 在乘用车发动机技术方面,国内汽车整车厂商仍较为依赖进口技术,目前发动机行业仍处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在发动机制造方面,目前95%的国内汽车整车厂可实现发动机自配。以自主品牌中研发水平较高的汽车整车厂吉利汽车为例,其引进了日本丰田的技术并进行转化;奇瑞汽车则采用自主正向研发的方式,从德国、意大利引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生产出一系列发动机产品。从动力来源上看,受制于柴油发动机造价高、油品不佳、噪音抖动影响舒适性等因素,我国乘用车绝大部分使用汽油发动机。 在商用车发动机技术方面,我国商用车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较乘用车制造水平要高。目前,我国商用车发动机市场,约97%的发动机由自主品牌供应。商用车发动机主机生产企业,如潍柴动力、东风动力、上柴股份、锡柴动力等发动机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具备领导地位。从动力来源上看,因商用车使用过程中对于燃油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低速爬坡启动需要高扭矩等要求较高,因此我国商用车绝大部分使用柴油发动机。伴随汽车行业发展,国内汽车发动机自配率不断提高,我国汽车发动机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近三年发动机产量呈上升趋势。 二、 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均在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车联网相关的技术方案等,如计算机、现代传感、AI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二)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为1.51万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 (三)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主导。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共有23家上榜,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分别为22家和18家,三者占据百强榜的68%。再者从百强榜中前TOP10中,德国零部件企业有3家,分别是罗布特•博世、采埃孚和大陆,日本企业电装和爱信精机分列第2位和第5位。 (四)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分析 由于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性,在整车制造商开发新车型时,零部件制造商需要与整车制造商进行同步开发。目前,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外购率已经超过70%。为满足整车制造商产品开发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行业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即按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及其与整车制造商的协作关系,将零部件供应商分成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提供产品,参与整车制造商的整车项目开发,提供配套系统产品;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向整车制造商供应产品;三级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 三、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保持韧性增长 2010-2017年,在汽车行业平稳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趋于良好,汽车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消费市场转冷,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741亿元,同比下降13.04%;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及物流环节受到重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在疫情控制上有了良好进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韧性增长,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营业务为37,400亿元,同比增长3.89%。 四、 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政策 除了国家出台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以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2022年上海市在《上海市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扩大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等领域再制造规模,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同年四月,广东省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机床、造船等再制造技术和产业,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天津市在2022年也提出要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汽车零部件的研究以及测试评价,推动汽车零部件转型,吉林省以及河北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利用率,加大对工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山东省在2022年《德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行业成套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加强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再制造技术,推动传统汽车零部件转型升级,加快向新能源车用零部件转型,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 五、 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全球汽车行业经过不断的革新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汽车行业具有技术要求高,零部件数量多,产业附加值大等特点,在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全球GD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自19世纪后期诞生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美国、欧洲、日韩三大成熟市场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近十年,汽车工业步入成熟发展期。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汽车产销量企稳回暖,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从2018年开始,全球汽车产销量出现小幅下滑,2020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进一步下滑,2021年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受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复苏,全球汽车产销量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目前,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印度仍然是新增汽车销量的最大市场,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成熟市场近年整体发展放缓,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行业链条长,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全国汽车类零售额达4.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汽车制造业营收8.67万亿,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总额的6.78%。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 我国汽车产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此后蝉联全球第一。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汽车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的支撑下,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逾十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延续了前期增长态势,创历史新高;2018年,在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及汽车行业优惠政策逐步退出等因素影响下,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受到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负增长;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进一步下降;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虽受新冠疫情影响进一步下降,但降幅较2019年有所收窄;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呈现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 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近三年的调整,结构不断优化,并于2020年4月结束了长达21个月的汽车销量同比负增长。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趋缓并受消费释放及利好政策刺激,我国汽车市场正在加速恢复。2021年,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继续保持韧性发展。伴随行业整体趋势调整,我国汽车行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13.4%。 从未来发展空间角度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存在较大增长潜力。根据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燃油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784万辆。根据世界银行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千人,排名仅位于第17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相比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市场均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总体来看,变局之下的汽车行业近年来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促进下,汽车行业将继续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深化创新,中国汽车正向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成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2、我国乘用车行业发展概况 乘用车分为轿车、SUV、MPV和交叉型乘用车。2019年全国乘用车销售延续下滑趋势,下滑幅度加大。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增长减缓,汽车消费受到一定抑制;同时,新能源补贴政策继续退坡,进一步削弱新能源汽车消费。2019年全年实现乘用车销售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其中轿车销售1,030.8万辆,同比下降10.7%;SUV销售935.3万辆,同比下降6.3%;MPV销售138.4万辆,同比下降20.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0.0万辆,同比下降11.7%。内部结构方面,2019年SUV销量再度出现下滑,但占比继续提高;轿车占比下降,但市场需求仍最大;MPV、交叉型乘用车占比进一步下滑。 2020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下滑幅度收窄,复苏迹象初显。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度汽车消费市场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销政策,加之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助推汽车市场下半年持续发力。2020年全年实现乘用车销售2,017.8万辆,同比下降6.0%。其中,轿车销售927.5万辆,同比下降9.9%;SUV销售946.1万辆,同比增长1.2%;MPV销售105.4万辆,同比下降23.8%;交叉型乘用车销售38.8万辆,同比下降2.88%。内部结构方面,2020年SUV销量与占比均上升,成为需求最大的细分市场;此外,交叉型乘用车占比上升,轿车、MPV占比均下滑。 2021年全国乘用车市场同比呈现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虽然面临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及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展现发展韧性和动力,2021年全年实现乘用车销售2,148.2万辆,同比增长6.5%,增幅高于行业2.7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售993.4万辆,同比增长7.1%;SUV销售1,010.1万辆,同比增长6.8%;MPV销售105.5万辆,同比增长0.1%;交叉型乘用车销售39.1万辆,同比增长0.8%。内部结构方面,2021年SUV销量与占比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强劲;此外,轿车占比上升,MPV、交叉型乘用车占比均下滑。 3、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概况 商用车分为货车和客车两大类,其中货车可以按车辆总重进一步细分为微型货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和重型货车。2019年,在基建投资回升、国三汽车淘汰、新能源物流车快速发展、治超趋严等利好因素促进下,商用车市场总体降幅较小,需求情况好于乘用车市场。全年实现商用车销量432.4万辆,同比下降1.1%。货车销售385.0万辆,同比下降0.9%。 2020年,在国三汽车淘汰、治超趋严、基建投资拉动、按轴收费等利好因素促进下,商用车整体表现较好。全年实现商用车销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