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用硫酸锰市场前景

举报
资源描述
动植物用硫酸锰市场前景 一、 吸附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二、 循环经济行业发展情况 循环经济亦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3R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十三五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累计降低28%,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万吨、24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未来重点任务是加强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推进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利用。进一步拓宽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扩大在生态修复、绿色开采、绿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领域的利用规模。加强赤泥、磷石膏、电解锰渣、钢渣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技术研发。未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工艺的不断成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现状 (一)企业数量 近年来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6023家,较2020年增加112家。 (二)总产值 2014至2021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产值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9482.6亿元,同比增长2.74%。 (三)总资产及销售收入 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及销售收入近年来均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2021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从20575.3亿元增至27239.8亿元,CAGR为4.09%;销售收入从24901.3亿元增至28439.7亿元,CAGR为1.92%。 (四)利润总额 利润方面,2016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1436.1亿元,为近年峰值。2017至2021年,利润总额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为1601.5亿元,同比上升9.21%。 (五)价格指数 2021年1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23.8%,环比下降2.1%。2021年全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1%,这也是近三年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首次实现正增长。 四、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竞争情况 化学原料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包括除了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等以外的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主要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各种产品。除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以外,采矿、冶金、机械、轻工各行各业均需使用。 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起步较早,但起步水平不高,各细分行业在不同程度上,依旧存在规模小、数量多、装置技术水平低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行业内兼并重组、环保核查等内外部因素,行业产能调整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近年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相关法规及政策整体围绕原料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加快技术升级,基础化工产品从工业级向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方向发展;加快制修订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大难降解废水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治理难题等领域。因此,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必将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由规模导向的粗放型竞争,逐步转为规模和技术实力并重的竞争格局。 五、 锂电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回升,电解液溶质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锂电池需求旺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能源,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绿色环保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充电桩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快捷性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350.7万辆,同比上涨165.5%。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月度销量数据,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3万辆,同比上涨118.9%,环比基本持平。预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向好,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增长态势,根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劲增长也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增,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2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4.2GWh,同比增长134.34%,环比减少10%。 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18年-2021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持续上涨,4年GAGR高达28.61%。2022年,在动力电池需求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储能政策频繁出台推动储能电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的背景下,电解液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前七月出货总量达37.5万吨,占2021年度出货总量的78%。电解液的关键在于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高增长。电解液主要由溶质、溶剂和各项添加剂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电解液的需求直接带动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电解液需求高位下,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全年消费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03.36%,2022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月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7月份消费量达到6992.75吨,预计未来需求量还将持续高增长态势。 电解液溶质企业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2022H1维持高增长。电解液溶质板块代表性企业为多氟多。2021年电解液溶质行业板块营业收入为256.11亿元,同比增长104.54%,归母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0.54%,销售毛利率为35.57%,同比增长11.10个百分点;2022H1板块营业收入为213.33亿元,同比增长128.61%,归母净利润为53.05亿元,同比增长281.43%,销售毛利率为40.17%,同比增长7.68个百分点。 六、 基础化工供需格局向好,高景气有望延续 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生物基材料有望获得高速成长窗口。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实现在生物制造规模化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同时国内新材料进程加速,通过加强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高通量研发设施建设,选择有相对竞争力、前瞻性、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性重点研发,未来将成为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 合成生物学项目获政府大力支持,行业科研成果不断推进。近日,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根据2022年度申报指南的介绍,本次的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将围绕人工基因组合成与高版本底盘细胞、人工元器件与基因回路、特定功能的合成生物系统等3个任务进行部署,拟支持8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部市联动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1.46亿元。同时,本次专项还拟支持10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其中包括4个部市联动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4000万元,每个项目400万元。即总计18个项目,国拨经费1.86亿元。此次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项目范围涵盖研究系统(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技术维度(功能元件、基因回路、生命体系)及应用场景(制造、医疗、食品、农业等)多层次内容,以期实现针对人工合成生物创建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物质转化、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水平提高、农业增产等重大需求,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基本科学问题,构建几个实用性的重大人工生物体系,创新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为促进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增长等做出重大科技支撑的总体目标。 七、 聚氨酯:海外能源价格高增,下游需求有望修复 海外能源成本高企,聚氨酯板块产品出口向好。2022年开始,由于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长期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受到俄乌局势恶化以及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原油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导致欧洲化工品成本激增,而欧洲MDI产能占全球总产能27%,在此背景下,国内MDI出口量增加。从月度数据看,3月份,聚合MDI出口量为10.03万吨,4月受国内疫情影响,物流受阻,聚合MDI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