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宿州市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不仅指明了中国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未来方向,也对其应当发挥的作用和实现的价值进行了深刻阐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中,西方列强掌握着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掌控着国际社会话语权。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一座齐家文化墓葬,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古学科体系,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真正做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的开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近年来,良渚、石峁、陶寺、红山等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起源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进程,文化格局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沿袭下来。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印证,从中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 考古学用活化的遗迹和遗物记录着文化认同和国家观念深化的历史脚步。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种历史趋势初步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在秦汉时期得以奠定,突出表现在都城和陵墓等方面。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了它们,也就续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脉。毫无疑问,各地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各地历史文化内涵的解析,都离不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对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等遗址来说是如此,对其他各类考古遗址和遗存来说亦是如此。考古学不仅要把五千多年的文明内涵说清楚,也要解决好中华文明根系问题,探寻“不断裂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今日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光明日报》2020年10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通过考古人们才能够认识和了解中华文明。 B.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完善,打破了西方学者“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论断。 C.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 D.中华文明是“不断裂文明”,所以历代王朝都对文化和国家观念表现出了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总书记的论述,高屋建瓴指出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努力方向。 B.文章基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考古发现,指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特色。 C.文章阐述了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的重要价值,认为应该把考古发掘作为首要工作。 D.文章指出,考古工作不仅要探寻中华文明的内涵、起源和发展,也要为当下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发现和正确认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就难以揭开。 C.在佛教传入中原过程中,寺院布局仿照汉式传统而建,能体现宗教对国家文化的认同。 D.中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对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都要依靠考古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环球财经》:我国农业总产值在2019年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但农业的整体占比不高,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产出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耕地的重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提升,您认为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 郧文聚: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回顾历史也能看出来,耕地一直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其中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命脉在田,而我们的耕地非常紧张。如此稀缺的耕地资源还面临着“占”“毁”“调”“退”四个因素导致的不断流失。 我们的粮食安全形势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改善,我们还是面临着相当大的粮食压力。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好耕地资源,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严格的执行落实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这对治国安邦非常重要。 《环球财经》:保护耕地资源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耕地占补平衡被寄予厚望的原因所在。很多人认为,这项政策在理论上近乎完美。那么,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瑕疵? 郧文聚: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理论逻辑上确实完美。但随着附加元素越来越多,政策执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任何顶层设计都需要好的管理和技术作为支撑,管理和科技的轮子都转起来了,政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我们要把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让理想的顶层设计变成现实。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后,耕地的生态因素应该纳入管理,但我们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准确衡量耕地占用的成本,特别是外部性损失;我们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条件很难跟上制度创新的步伐,耕地占补平衡的衍生问题几乎都与此有关。 《环球财经》:您在分析中也多次详细区分东部发达地区和南部丘陵区、东北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和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这些地理概念,为什么要这么做? 郧文聚:从南到北,我们国家的耕地跨越七个气候带,有一熟也有多熟,东南多雨但西北没雨,长江只有极少的水来自源头冰山,而黄河却有一半水来自冰雪融化,另一半里又有九成来自7~10月的集中降水,两条母亲河的利用难度大相径庭。从低到高,我们国家耕地的跨度超过4000米,还有不少耕地在25度以上的陡坡上,很多耕地都没办法用机械化方式耕种。 这样复杂的耕地分布和气候状况,决定了我们国家不能像国土气候情况比较单一的小国那样制定政策。因此,我们提出很多基于地区的政策主张。 《环球财经》:我们知道,耕地是多部门联合管理的重要问题,但“九龙治水”并不见得就能把问题管理好,您认为多头管理会成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过程中的短板吗? 郧文聚:目前,自然资源部负责补充耕地,农业农村部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部负责追究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这中间当然会有些问题的归属不清晰,例如并没有哪个部门有明确的权力来判定补充耕地的质量。 我个人认为,不同部门要想把耕地问题管理好,不是分配权力就可以了,而是要把责任落实好,让责任来统帅问题解决。耕地保护监督,必须落实源头管理、过程管控、后果严惩一起抓,必须夯实耕地保护第一责任。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地、严肃地、负责地面对我国人口多,而耕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不良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把耕地问题研究透,把耕地保护好,而发达国家已有的很多经验并不都适合中国,毕竟这些国家不需要开发这么多的边际耕地。因此,中国的科学家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更多原创性的探索。在耕地资源的保护上,中国必须要有大量原创性知识。 (摘编自《专访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环球财经》2020年9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农业总产值整体占比不高的背景下,《环球财经》提出我国为何对产出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耕地的重视程度不降反增的问题,意义更加明显。 B.“占”“毁”“调”“退”四个因素致使我国本身就很紧张的耕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更加宝贵,因此,保护耕地资源仍然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C.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理论逻辑上近乎完美,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瑕疵。 D.我国的耕地分布范围广,跨越气候带多,不同区域耕地的耕种时间和方式会受到复杂的自然分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耕种方式难以实现机械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环球财经》立足中国现实,从政策到原因再到管理逐步深入地提出相关问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系统性强。 B.目前我国还面临着巨大的粮食压力,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而耕地资源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要元素,因此,国家必须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 C.理想的顶层设计要变成现实,就需要良好的管理和技术作为支撑,特别是生态文明时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条件更须要紧紧跟上制度创新的步伐。 D.要想改变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不良的现状,就必须把耕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更多原创性的探索,并落实到实践中去。 6.文中指出“在耕地资源的保护上,中国必须要有大量原创性知识”,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创性知识”的内涵。(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远去的白马(节选) 朱秀海 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骑兵连的成立缘于聂荣臻司令员从陕北带到五台山的三匹马,两匹属于将军,一匹是警卫兼驭手刘有才的坐骑。1941年敌情吃紧,将军由内线向外线转移,带着马匹无法通过封锁线,走着走着停下来,把刘有才叫到跟前,看着仅有的三匹马,说:“你带它们留下,搞个骑兵班,坚持斗争,我是要回来的。尤其是这匹大白马,是朱总司令送我的,我当它是宝贝呢!出了差错拿你是问!” 刘有才人长得半截黑塔一般,脚下砰啪一个炸响,立正敬礼,扯开大嗓门吼道:“司令员放心!刘有才在马在,刘有才不在了马还在!” 将军哼一声说:“哪有这么严重,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马,马再金贵能比得上你这个红军老战士?”说着队伍已接近封锁线,滹沱河两岸枪声大作,敌我双方曳光弹打得如同现在国庆节夜晚的礼花。刘有才一个人牵着三匹马,站在北岸望着将军带人上了一条树叶一般的小船。小船载不动似的摇晃着,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不时被弹道映亮的河面上。 聂司令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先是到延安,后又去了太行山东麓建立新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刘有才和留下的三匹马熬过了一个艰苦的冬天,竟然将三匹马的骑兵班发展成了四分区一个很像样的骑兵连。刘有才当上了连长,率领骑兵连在太行山西区纵横驰骋,杀得鬼子闻风丧胆,成了保卫我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力量。 这期间他改了名字,不再叫刘有才,叫刘抗敌。 那时刘抗敌可是一门心思要将骑兵连发展成一个骑兵团,最起码也得是个骑兵营,然后带着这帮人马渡滹沱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