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

举报
资源描述
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 一、 生态修复行业生态保护投资持续增加修复治理系统化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生态保护的投资不断加大。十一五年间,我国完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8%,十二五期间总计投资完成额将达到8000亿元,是十一五的近两倍,总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十三五规划指出,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完成额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行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2-2017年,中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不断增加,2017年已经投入382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5%,根据*消息,2018年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4%,快于全部投资29.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保持景气。 未来,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将向五个方向发展。,我国政府仍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研究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面临很多挑战,E20环境平台旗下的E20研究院作为智库机构在进行不断探索,并且也会进一步落地。第二,在坚定环保信心、加大环保工作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着环保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现在生态环保管理模式已经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 随着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与大力扶持,市场需求释放,生态修复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生态修复在恢复已经退化或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同时,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能力,从而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施工产值同比下降,此外,综合性治理项目占比较高,施工成本投入较高,导致项目毛利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受到波及。 二、 生态修复行业行业市场预计突破4000亿元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政策积极引导下,生态修复行业规模新一轮发展。2014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2650亿元,截止至2019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70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2014年至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8%,预计2020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64亿元。 三、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政策积极引导下,生态修复行业迎来新一轮迅猛的发展,2016-2020年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2020年CAGR为11.7%,预计未来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5年达到1250亿元左右,2020-2025年CAGR为15.2%。 细分市场方面,河湖湿地修复在生态修复行业所有分部中市场规模占比最大,因为中国政府致力减少水污染并提高整体水质。其次,由于荒漠化及土壤污染的威胁,荒漠化土地修复及边坡治理分部过去数年亦显著增长。生态修复项目的庞大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修复行业的发展。 从我国生态修复建设投资额来看,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生态修复建设投资额达到1400.9亿元,同比增长38.84%。从细分领域建设投资规模来看,其中水污染防治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建设投资占比最高,2019年建设投资分别为680.6亿元与500.6亿元。 四、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阶段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 随着我国在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加大,加上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更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五、 生态修复行业概况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适当的人工措施辅助下,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等经济功能。生态修复不是指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而是指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与完善,因此,生态修复是一个较大的概念,生态修复按修复目的来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从生态修复行业产业链来看,生态修复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技术及工程供应商、劳务供应商、生态修复原材料供应商及规划及设计公司,下游应用于各级政府建设单位、铁路与公路等基础建设业主方、矿业公司与房地产公司等。 六、 生态修复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一)生态修复行业管理格局限制了生态修复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涉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道路边坡等基础设施修建区生态修复、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河流、湖泊与湿地修复、污染场地治理、受损的森林、山地、农田以及农村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在历史形成的行业管理格局中,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如原国土部、水利部、交通部、住建部、海洋局、林业局、农业部等,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生态修复类资金使用并负有监管责任。但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各部门的关注解决的重点问题并不相同,从生态修复的角度看,难以达到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 生态修复工作在新的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住建部、农业部、交通部等部门也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认识,生态修复行业也已迎来发展的春天,但由于生态修复领域具有跨行业实施、多学科融合、技术综合性强、工艺要求高等特点,九龙治水式的管理限制了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修复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出台各项促进行业发展政策的同时,这一行业也存在着标准体系的不完善的问题。目前,生态修复领域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企业规模较小,类别繁杂,行业内缺乏完善的技术标准与施工规范,不利于行业整体的良好竞争和有序发展,未来行业内监管体制及各项配套发展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生态修复企业发展受限于资金实力 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所属行业都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项目在投标和中标后都需要向业主单位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支付的工程进度款通常也与现金流支出存在时间差,因此行业内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支撑,所承接工程的业务规模也会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此外,目前生态修复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普遍规模较小且融资渠道有限,因此资金实力成为制约行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四)生态修复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 生态修复业务遍布于全国各地,待修复环境的气候特点、海拔高度、岩土结构、生态习性等各种特征差异较大,修复过程中涉及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林学、园林景观、土壤学、水土保持、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工程机械、建筑材料、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用技术措施或技术组合,需要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深入了解生态修复的深刻内涵,在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植被结构、破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定制化修复方案。行业内优秀人才大多数集中于相对发达地区,且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目前行业内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尚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整体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