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量具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举报
资源描述
精密量具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一、 智能装备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在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我国在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的核心,是制造装备的前沿,是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其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进行集成和深度融合,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功能,能够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制造、通信器材制造、航天制造等多个领域。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其他智能设备制造、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和智能制造相关服务等领域。 二、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式 智能制造具有复杂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差异性等特征,不仅需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也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二)智能制造装备的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朝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智能制造装备将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对生产对象和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而实现生产过程优化;硬件、软件与应用技术将实现深度集成,生产设备与智能网络实现高度互联,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使智能制造装备性能不断升级;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装备功能复杂度,增强装备信息交互、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智能制造装备胜任大型、复杂生产场景的操作和信息整合。 三、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也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预见,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四、 模具行业的发展情况 模具是强迫金属或非金属成型的工具,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模具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汽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家电、航空航天、建材、电机和通讯器材等产品中,约60%-80%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加工成型。因此,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 模具行业属于技术、资金、人才密集行业,模具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由于模具成型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成本以及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等优点,模具已成为汽车、电子电器、IT产品、包装品、建筑装饰材料等产品制造业中最主要的制造工具。其中,汽车90%以上的零部件由模具制造,而模具成本仅占整车销售价格的1%左右。模具是企业及产品制造业的效益放大器,工业企业依靠模具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因此,模具产品的制造水平和模具行业的科技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随着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逐步落实,政府对模具技术创新的支持投入逐年增加,对模具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逐步完善。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思路逐步由过去的技术模仿、跟踪,转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而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2021年6月发布的《模具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国十一五末就进入世界模具消费大国的行列,十三五成为世界模具第一大消费国,约占世界模具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作为第一大模具制造国,产值占世界模具的三分之一,是国际模具采购中最具性价比的模具制造基地。 五、 全球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德国的工业4.0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我国也将智能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制造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都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鼓励专精特新,补短板,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六、 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特点 (一)智能装备行业非标化特点 与普通标准设备不同,智能自动化装备的研制多为非标准化作业行为,主要根据下游客户生产工艺需要来决定。从销售人员拿到订单到技术人员根据订单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若干工艺细节的改变可能需要对整个产品重新设计,同时对集成过程中涉及的高精密工艺装备和零部件的选择、工艺模式等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在此过程中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并达到客户要求的精密度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智能装备行业柔性化特点 柔性化制造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生产方式而言的;下游汽车、机械、电子、仓储物流等领域由传统的单品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过度,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转变;企业通过创造柔性优势,既可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也可以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契入个性化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客户粘性。 (三)智能装备行业智能化特点 智能化是工业自动化阶段主要发展特点,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智能主要体现在环境感知、逻辑推理、策略规划、行动和学习等能力,智能制造过程强调通过智能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决策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自适应决策等核心智能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七、 行业面临的机遇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用工成本攀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确立了制造业大国地位。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我国制造业总体存在劳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的弊端。近年来,中美关系摩擦频繁,我国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关键装备的进口替代有着愈发迫切的需求,因此制造业整体的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需求为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年的6,368万增长到2019年的1.76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2.57%。我国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制造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24,192元增长到2019年的78,147元。自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进一步影响了劳动用工稳定性,因此,设备替代人工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5月,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21年3月,我国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并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纳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综上,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将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快速发展、实现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进口替代提供良好的机遇。 (三)技术进步驱动行业发展 目前,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及工业化应用均已逐步深入,并推动了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及相关基础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装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智能化水平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兴技术进步及其深入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四)下游应用领域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智能制造装备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3C、锂电池、半导体、汽车、工程机械、光伏等。3C、汽车等消费品行业,产品有较为固定的更新周期,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更新需求较为稳定,市场规模较大;新能源锂电及半导体产业均是我国未来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我国锂电池及半导体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相关智能制造设备行业带来较大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