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举报
资源描述
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一、 BOPA薄膜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利于功能性膜材行业内领先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受扩产周期及新冠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BOPA薄膜需求市场,国外BOPA薄膜厂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BOPA薄膜厂商有望凭借产能规模优势、旺盛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有利因素,抢占增量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在全球BOPA薄膜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全球BOPA薄膜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二、 光学薄膜市场国产端处于发力阶段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国产化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5-2005年左右的跟随阶段,该阶段中国企业采取跟随战略,成功建立了光学膜产线;第二个阶段是竞争阶段,中国企业激智科技于2008年成功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条光学膜生产线,开启与外资企业的全面竞争,但彼时内外资企业技术实力仍差距悬殊。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光学膜行业进入了发力国产自主研发的阶段。2011年,中国科技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实现新型显示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同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明确指出,发展大屏幕高端LED显示、TFT-LCD、PDP、OLED显示、3D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及器件,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等关键技术,相关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光学薄膜等配套材料被列为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2013-2017年,东材科技、双星新材等企业纷纷扩建产能,东氟塑料和新纶科技在TAC膜领域取得技术突破,皖维高新PVA膜进入部分企业供应体系,2017年长阳科技的反射膜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一,目前技术与国际企业相比具有领先优势。 总结来说,目前中国处于发力国产自主研发的关键时期,虽光学薄膜部分细分产品取得良好的成果(如反射膜),但目前多数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技术差距,海外企业总体仍在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 三、 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波动上涨,热度较高 由于光学薄膜行业属于新材料行业中的膜材料行业,由于统计口径限制,在烯牛数据中筛选膜材料行业进行搜索,可见2017-2022年,我国膜材料行业投融资规模处于波动增长的状态。总体来看,投融资事件数量较多,行业的投融资热度较高。截至2022年12月13日,本年度投融资事件共36起,本年度投融资数量水平维持高位。 2018-2021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主要企业光学薄膜产品销量基本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销量规模持续扩大。其中,销量规模增速最快为东材科技,2019年其销量规模为1.78万吨,2021年为8.11万吨,三年间销量规模增长了3倍,主要系2021年公司收购山东胜通,新增4万吨光学膜产能。长阳科技、裕兴股份2019-2021年销量规模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5.52%以及20.96%。 2018-2021年,激智科技光学膜业务整体销量规模整体较为平稳,2021年达到1.03亿平方米,斯迪克从2019年的1.88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64亿平方米,三年间销量规模复合增速达到18.50%。 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行业将在竞争中创新发展,产业链上游有望突破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伴随着新进入者增多以及国产自主研发逻辑的演进,未来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在技术上,除了在透光率、雾度等指标的不断精进,光学薄膜也往复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更轻薄的厚度、占据更小的空间,但能实现更丰富的功能。细分市场中,偏光片市场未来仍将是主要市场,而背光模组或随着OLED技术的突破,市场有所萎缩。未来,中国光学薄膜行业有望在上游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实现产业自主。 (二)中国市场增速领先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复合增速将超10%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多数研究机构对于全球2022-2030年的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在7.5%-8.5%之间,但同时也指出,由于印度及中国等国家电子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未来亚太市场将在全球光学薄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更新换代频率加快,长远看需求依然强劲。而伴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穿戴式产品、家庭居住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迅猛发展,光学薄膜产品下游产品范围不断延伸,新型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也将带动显示光学薄膜的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此外,随着国内产品国产自主研发的步伐加快,预计2022-2027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复合增速约10.5%,2027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769亿元。 伴随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塑料薄膜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塑料制品子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在2020年达1502.95万吨,未来,随着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塑料薄膜产量将呈增长趋势,预计2023年将达1685.16万吨。 伴随食品、日化、医药以及软包锂电池等终端应用领域对包装膜材提出更多高端化、轻量化、定制化、环保化等新需求,市场对功能性薄膜产品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将不断提升。相对于BOPP、BOPET等目前市场上主要塑料薄膜而言,BOPA薄膜具有更为优越的高阻隔性、高耐磨性、抗穿透性、透明性和环保性等性能优势。随着BOPA薄膜量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BOPA薄膜的市场应用有望进一步成熟,进而促进塑料薄膜行业的发展。 受扩产周期及新冠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BOPA薄膜需求市场,国外BOPA薄膜厂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BOPA薄膜厂商有望凭借产能规模优势、旺盛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有利因素,抢占增量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在全球BOPA薄膜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全球BOPA薄膜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2020年12月,我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成为我国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塑料薄膜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BOPLA薄膜作为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生物可降解,对于我国治理塑料污染,推动塑料加工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五、 光学膜行业概况 光学薄膜是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上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之传递特性,包括光的透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经由适当设计可以调变不同波段元件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光学薄膜行业是指制备光学薄膜产品的行业,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其归属于新材料产业下属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下属的高性能膜材料制造,进一步细分类别为光学膜制造。 由于光学薄膜产品通常是复合使用,且主要用于显示领域,因此狭义上大致可以将光学薄膜分为液晶面板用光学膜以及背光模组用光学膜两大类。根据光学膜的不同特性,光学膜主要分为反射膜、增透膜(也称减反射膜)、分光膜、滤光膜、增亮膜、扩散膜、偏光片(全称偏振光片)等。 六、 全球功能性膜材料行业现状 有机膜材料是由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种类繁多,本文重点探讨的功能性膜材料是以聚酯膜(PET)、尼龙膜(Nylon)、聚碳酸酯膜(PC)为代表的工程薄膜和以氟聚合物膜(Fluoropolymer)、聚酰亚胺膜(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COC/COP)等为代表的高性能膜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智能消费电子、互联网、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大量新兴功能膜材料的应用需求。 通过将多种不同涂层材料与基膜进行有机结合,功能膜材料实现了特定的光学性、电学性、耐候性、可加工性等性能;同时具有保护、胶粘、导电、屏蔽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电子电器、新能源、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领域。 七、 光学薄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行业发展重点愈加明晰 近年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发布一系列政策把光学薄膜制造作为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光学薄膜等功能性膜材料及产品,一定程度上促进光学薄膜行业的发展。 2021年9月10日,中国工程院发布《面向2035的新材料强国战略研究》,该战略指出: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芯片制造和封装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和人工晶体、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和功能梯度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及生物基材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