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检测题 高二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2.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社会系统崩溃 B.食物链条中断 C.人类文明倒退 D.农业产量下降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其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示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盐场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长芦盐场。晒盐利用了海洋的(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空间资源 D.动力资源 9.目前,该地区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工农业和人类活动的污染②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 A.E地 B.F地 C.G地 D.H地 11.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天多,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下列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中,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适度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这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掠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荒漠化 B.资源枯竭 C.地震 D.温室效应 15.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B.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在19世纪末,图示①②③④水域中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7.1980年以来,该流域蓝藻水华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 B.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 C.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增加 D.全球变暖使区域气温升高 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生活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贪婪彻底绝灭。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渡渡鸟骨拍卖值440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渡渡鸟的彻底绝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社会治安问题 C.资源衰竭问题 D.生态破坏问题 19.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 B.自然环境的迅速演化 C.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取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加热熔盐物质(盐类熔化后形成的熔融体),然后将热量传导到水中使之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建有我国首个大型光热电站。下图示意德令哈的位置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优势是( ) A.清洁无污染 B.能源分布集中 C.技术要求低 D.不受气象条件影响 21.德令哈适合建设大型光热电站,是因为当地( ) ①盐类物质多②太阳能丰富③土地价格低④市场需求大⑤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对该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引发水土流失 B.伤害途经飞鸟 C.造成气温升高 D.加剧人地矛盾 二、综合题 2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截至2019年11月16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255亿立方米,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859万。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布图。 (1)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资源特征比较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原因。 (3)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说明“南水北调”的原因。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丹麦位于欧洲西北部(下图),平均海拔约30m,20世纪70年代初期,丹麦的能源自给率不到2%,而且能源供应的90%依赖进口石油。受石油危机影响,在感受能源价格飞升的同时,丹麦开始重视能源独立、提高能效。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特别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丹麦能源自给率达到了156%,丹麦的风电发电量占到其总电力消费的42%左右,并计划在2020年达到50%。丹麦可以被视为海上风电的“硅谷”,1991年丹麦在海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风电场,世界60%以上的风机制造厂都在使用丹麦技术。丹麦历届政府对风电都给予大力支持,如为风电设备安装、风电生产提供财政补贴;强制风电上电网与电力公司购买;积极地为投资者创造机会,扩大在北欧的电网连接,让风电企业电有地可卖。丹麦有46家研究机构,8所大学,6个科技园区,研发、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丹麦有近3万人直接从事风电工作。2011年,丹麦政府提出,到2050年彻底告别化石能源,能源需求100%由清洁能源提供。 (1)与水能、太阳能相比,分析丹麦选择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2)分析丹麦成为海上风电的“硅谷”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丹麦能源结构转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哪些?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 材料二 2006年9月18日,杭州市城市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项目已获欧盟亚洲保护生态环境国际合作资助。杭州市是我国唯一获得资助的城市,欧盟资助额占项目所需资金总额的75%。2016年5月18日,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中心专家组莅临杭州市林科院建设的杭州植物园生态监测站现场,考察杭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情况。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____,原因是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_____(加快或减慢),是其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3)A领域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海和____海,是受到____的严重污染造成的。 (4)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形成原因是____。 (5)上述环境问题属于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____;属于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是____。 (6)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B 6.C 7.C 8.B 9.B 10.B 11.B 12.C 13.D 14.C 15.D 16.B 17.C 18.C 19.C 20.A 21.A 22.B 23.(1)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不稳定;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 (2)水质优良;水量充足,为向京津地区持续供水提供保证;工程量小。 (3)华北地区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但降水少,水资源相对贫乏;中线水源地城镇稀疏,生产生活需水量小,但降水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 24.(1)河流较短、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纬度较高,阴天多,太阳能资源匮乏。濒临海洋,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风能资源丰富。 (2)高校研发机构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风电产业集聚。 (3)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结构多元化;立足本地资源,提高自给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 25.(1)生物的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生物的多样性 加快 (3)地中 北 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工业、生活废弃物 (4)臭氧层空洞 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电冰箱等,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