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配套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辨派,实际上已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典学界不可绕过的巨大存在。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教学目标1.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第 一 课 时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了自由落体定律;导入 瓦特因为有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导入 哥白尼对前人的成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说;说;导入 牛顿因为有牛顿因为有“苹果为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导入颐载妄滞折俗墨譬疑塾辩颉虚妄攻萤程张虚流守怀扣论不 自破 腐草为yziwngzh zhsmpysh binjix wng gngyng停如师顾刚预习检测理解生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研读课文,把握结构分论点一分论点二中心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1.阅读课文,填写下表,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研读课文,把握结构2.段意归纳,层次探究。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4段:_第5段:_第6段:正面_反面_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怀疑精神。论述“怀疑”的作用,揭示“墨守”的害处。研读课文,把握结构3.辨别“消极”和“积极”。文章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在黑格尔哲学中,“消极”是“初级阶段”,“积极”是“高级阶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消极”和“积极”意义完全不同。从现成到未来,前者是吸取知识,后者是创造知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所以,这句话中的“消极”和“积极”,是写同一事物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关系。两方面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学则须疑”这一中心论点,论证严密。“消极方面”也即“初级阶段”,怀疑能辨别真假学问,这是对现成学问的作用;“积极方面”也即“高级阶段”,怀疑能创建新学说和启迪新发明,这是对未来学问的作用。1.文章标题是“怀疑与学问”,文章中的哪一个词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哪一个词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文本细读,深层领会“辨伪去妄”强调了怀疑的作用;“停滞”强调缺失了“怀疑”精神的后果。2.文章哪些段落要求我们要善于“辨伪去妄”?第3、4、5段。3.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第4段)对于学问,只有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学问才是自 己的学问。(第5段)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 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6段)文本细读,深层领会事实论据:“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根据;戴震关于大学章句的发问;笛卡儿的哲学成就。道理论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请分别找出一个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例子,结合课文说说分别论证了什么分观点,并归纳整理课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文本细读,深层领会(1)举例论证。第4段列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6段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事例做论据,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也很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论点。5.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3)对比论证。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 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证明“怀疑”对于学术的重要意义。第6段第一组: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 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 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第二组: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 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功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文本细读,深层领会5.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4)类比论证。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 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用国难时的消息,来类比做学问所依靠的事实和证据,都可能不一定正确的道理,引岀 下文的怀疑论题。文本细读,深层领会5.交流归纳本文论证方法及相应证明的观点。第二课时围绕标题,深入研讨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本文题 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怎么说?从文章内容来看,第4段说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精神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成才的阶梯。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围绕标题,深入研讨2.如果用课文中的某个短语或短句来替换文章的标题,你会用哪一个?为什么?学则须疑?“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两句话不一样,一个是“做学问先要会疑”,一个是“学则须疑”。前一句强调“会”,后一 句强调“须”。“学者先要会疑”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擅长质疑、怀疑”;“学则须疑”是说“做学问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作者在第4段中强调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可见,“学则须疑”更贴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观点。学者先要会疑?围绕标题,深入研讨3.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议论文标题一般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类。“怀疑与学问”属论题型标题,“学则须疑”是论点型标题。论点型标题直截了当,一目了然;论题型标题引人思考,回味悠长。两个标题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切之别。文章题目用“怀疑与学问”,不用“学则须疑”,避免重复,使得行文有变化之美。另外,作者顾颉刚作为历史学家,我国学术界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深切感受到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抓住两个关键词做标题,读来沉稳、严谨,也更能体现本文风格。古史辨学派又称古史辩派、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经十年拓展,五四运动以后,顾颉刚等史学家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从1926年至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七册,包罗了三百五十篇文章,三百二十五万余字。1.解释开头两句名言,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1)引用名言,引出论题,作为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道理论据),第二句又是中心论点,一举多得。(2)体现出作者对“疑”特别看重,令读者感受到怀疑精神的重要和可贵。语言品读,作用探讨(1)学者先要会疑。(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1)做学问首先要善于提出疑问。(2)在本来应该提出疑问的地方而不以为可疑,这说明还没有真学;真学,就要会提出疑问。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语言品读,作用探讨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认识先哲,论据辨析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伊川(今属河南)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与其兄共创“洛学”,奠定理学基础。张载(102()1077),字子厚,凤翔鄙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 人,世称“横渠先生”,北宋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 之一,程颐表叔。张载年轻时遍读儒家、佛学、道家之书,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张载的“横渠四句”广为人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戴震(17241777),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课文记述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提出两个问题,问得老师无言以对,其师不禁赞叹“此非常儿也”。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曾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笛卡儿(1596165(),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 动量守恒定律,为后来牛顿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笔名有余毅、铭坚等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代表作品 古史辨、当今中国史学、吴歌甲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 直与“怀疑”相伴,这终使他成为一代史学大师。2.文章分论点二说,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作者选择了两位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来论证。能否换用下面的两个例子?请简述理由。不能换。戴震和笛卡儿的事例是为了论述分论点二,但同时也是强调“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论述,哥白尼是科学家,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 和文学家,与前句联系不紧密。认识先哲,论据辨析(1)哥白尼不迷信有1800年历史的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2)郑板桥不虚推古人,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性,对前人成就他是“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 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