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架构嵌入式产品行业现状

举报
资源描述
ARM架构嵌入式产品行业现状 一、 电子组装设备产业链结构 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和经验相对欠缺,国外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行业内的主导优势,以瑞士ABB集团(AseaBrownBoveriLtd.)、德国西门子(SIEMENS)、德国库卡(KUKA)、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凭借其在关键组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占据了高端自动化设备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2015年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363.42亿元,2021年我国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008亿元。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工作频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发展,现有的电子组装产品渐渐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的需要。电子组装设备企业要持续加强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增加研发投入,以适应电子信息产品组装不断提高的要求。 二、 影响电子设备行业的不利因素 (一)电子设备智能终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硬件实现了传统设备的智慧化改造,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形态。随着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智能终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行业变化迅速,多种技术并存。相关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准需要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二)电子设备国内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人才供给不足 近年来行业发展迅速,与行业定制化生产经营特点的要求、行业技术加速更新换代的趋势相比,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社会价值变迁,基层员工供给同样普遍不足。劳动力招募成本和生产成本逐渐提高,但行业内产品开发周期逐渐缩短,产量需求不断增加,对基层劳动力的需求同步攀升。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员工薪资水平加速提高,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对行业内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全球智能电子设备行业市场趋势 2021年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规模达680.21亿元(人民币),根据贝哲斯咨询预测,到2027年,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2.7亿元。在预测期间2021-2027内,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9.96%。本报告还包含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2021年CR3、CR5、及主要企业排名与市场占有率分析。此外,报告还结合智能电子设备市场上下游产业链和生产及销售模式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整理出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预测期间里最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智能电子装置(IED)是电力工业中用于描述电力系统设备(如断路器、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的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器的术语。 智能电子设备市场报告通过分析全球及中国市场运行形势(政法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结合行业整体概况、上下游行业、产品种类以及应用领域细分市场发展,总结了智能电子设备行业过去几年市场发展趋势与当前行业发展态势,并重点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四、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现状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是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电子器件的总称。电子元器件根据电信号特征的不同,电子元器件可分为主动元器件和被动元器件两大类。主动元器件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被动元器件主要包括RCL元件和被动射频器件等。 五、 行业发展背景 (一)政策 电子元器件作为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国家鼓励与扶持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相关政策,促进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向好发展。 (二)经济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不断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逐年递增。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信息行业中重要的一环,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在4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6,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上年加快8.0个百分点;增速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1个百分点。 (三)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其相关技术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从主要电子元器件相关专利申请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主要电子元器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21204项,同比下降28.5%。 六、 电子设备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电子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1978年,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入市场化转型阶段,电子设备制造业开始采用市场化运营的模式;1990-1999年,国家对重点领域出台了多部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规模化;2000年以后,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业通过代工切入全球电子产业链分工。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0%,在4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6,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较2020年加快8个百分点;增速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6.1个百分点,差距较2020年有所扩大,但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低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60%,比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 (二)电子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力。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同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进一步指导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煤炭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煤炭开采利用方式的变革,提升煤矿智能化和安全水平,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企业面临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的预判防控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的艰巨任务,强化源头管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实施超前辨识预判、提前预警、远程监管监察、精准现场检查等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把风险隐患化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因此,服务于煤炭安全生产、安全监管、智慧应急和公共安全的智能化视频终端设备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行业内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我国智能化产品和项目实施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煤炭行业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和应用成果。 随着大数据分析、工业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转型发展浪潮为矿业价值链体系重塑、创新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智慧矿山建设是未来矿山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矿山企业破解发展困局、化解过剩产能、控制生产成本、实现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减人、提效、安全的目标,智慧矿山将会把企业生产、辅助运输、安全管控、综合调度、分选、供应整合为一体,实现矿井管、控、营一体化、安全可靠化、效益最大化。十四五期间,矿山企业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引领生产、加工、储运、消费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现代化矿业经济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