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昆山第三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昆山第三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观察到一个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正两两配对。你认为正确的判断是 A.这个细胞可能来自肝脏 B.此时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 C.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均为体细胞的二倍 D.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参考答案: B 2.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 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DNA C.b1和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 D.d1和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决定 参考答案: B 分析:据图分析,a1、a2表示有丝分裂,b1、b2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 d1和d2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细胞全能性比较: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详解: A. 受精卵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A正确; B. 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了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核DNA,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是卵细胞提供,因此,c过程中卵细胞提供的DNA要多于精子,B错误; C. b1和b2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前者形成的是精细胞,后者形成的是卵细胞,结果有差异,C正确; D. 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原因是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不同,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字母代表的生理过程。 3. 甲、 乙、丙、丁、戊 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 ,所列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 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 调节光圈 ④ 转动转换器  ⑤ 向上移动装片   ⑥ 向下移动装片   ⑦ 向左移动装片  ⑧ 向右移动装片 A.⑦→④→①→③            B.⑧→④→①→②  C.⑤→④→③→②            D.⑥→④→③→②   参考答案: 答案:C 4. 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 B 5.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参考答案: C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 6.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即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        D.进行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 参考答案: D 7. 下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②所示的过程分别在细胞核、核糖体中进行 C. 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D. 该图只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同一人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基因1和基因2在同一细胞中都含有;①为转录,②为翻译,前者在细胞核中进行,后者在核糖体上进行;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基因不同;图中两种红细胞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黑色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8. 已知某病毒的核酸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A、0.32G、0.24T、0.16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则在杂合型双链DNA分子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4 参考答案: B 9. 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     A.多鞭毛虫和白蚁                       B.杜鹃和大苇莺       C.华肝蛭和淡水螺                       D.赤眼蜂和玉米螟 参考答案: D 10. 有一个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1条链上(A+T):(G+C)=2:5;构成该DNA分子的氮元素均为14N。将该DNA分子转移到15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则一个DNA分子中的腺嘌呤数,以及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依次为 A. 140;2    B. 200;8    C. 280;6    D. 400;8 参考答案: B 由于整个DNA分子上(A+T):(G+C)也是2:5,所以一个DNA分子中A+T=400个,又A=T,因此,腺嘌呤为200个.由于DNA分子转移到15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所以得到的8个DNA分子都含有15N。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解题技巧点拨: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G+C)=2: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DNA分子上(A+T):(G+C)都是2:5;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11.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 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 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参考答案: C 蛋白质以是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能储存遗传信息和控制蛋白质合成,B正确;核糖是单糖,是小分子物质,C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名师点睛】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它们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12. 在真核细胞中,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复合体向细胞质方向运输的是 A.DNA    B.DNA连接酶    C.转运RNA    D.RNA聚合酶 参考答案: C 13. 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参考答案: D 15. 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参考答案: 答案: D 解析:神经递质贮藏于突触小泡中,当兴奋时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效应后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而不会使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使神经调节表现出迅速而短暂、灵敏而准确的特性。 16. 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 参考答案: 答案:D 17. 番茄果皮红色(R)对黄色(r)为显性,若将纯种红色番茄的花传授到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番茄的果皮将是:(    ) A.黄色,基因型为rr.               B.红色,基因型为RR C.红色,基因型为Rr                 D.介于红、黄之间,基因型为Rr 参考答案: A 18. 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A. 呼吸作用减弱     B.呼吸作用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参考答案: A 19. 下列关于RNA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组成元索与磷脂分子相同 B. HIV病毒能发生RNA的复制 C. 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D. 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参考答案: B RNA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分子相同,都是由C、H、O、N、P组成,A正确;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时需要逆转录而不会出现RNA的复制,B不正确;某些RNA有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如tRNA ,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某些RNA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名师点睛】分析: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3、RN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