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九高中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九高中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另一白色绵羊的子宫内, 发育后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 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参考答案: A 2. 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的办法,使黄瓜贮存期可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抑制呼吸作用的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密封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 参考答案: 答案:C 3.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参考答案: D 4. 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和细胞体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 B. 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 扩散的速率为因变量 C.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D. 有些原生动物能用伸缩泡帮助细胞收集和排泄废物,提高物质运输效率 参考答案: B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研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即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结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则其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高。 【详解】A. 琼脂块体积越大,呈现紫红色部分的体积也越大,A正确; B. 琼脂块的体积为自变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为因变量,B错误; C.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此外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也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 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能帮助细胞收集和排泄废物,提高物质运输效率,D正确。 5. 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 C. 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 D. 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 参考答案: C 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昆虫长翅(R)对残翅(r),直翅(M)对弯翅(m)不适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只有4种,B错误;可以用测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C正确;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9/16,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细胞学基础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乙烯、赤霉素 参考答案: A 略 7. 若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A. 促进番茄果实细胞中快速合成大量乙烯 B. 促进番茄雌蕊子房逐渐发育成无子果实 C. 使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D. 诱发减数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参考答案: B 【分析】 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可以获得无子果实,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而不是促进番茄果实细胞中快速合成大量乙烯,A错误; B、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能促进番茄雌蕊子房逐渐发育成无子果实,B正确; C、由于番茄果肉由体细胞发育而成,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C错误; D、生长素不能诱发减数分裂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D错误。 故选:B。 【点睛】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无子西瓜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8. 下列四个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丙、丁两图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在乙图中的结构上完成 B. 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 丙图中的虚线,也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 若用 35S 标记丁图的酵母菌相应物质,若图甲中的 A 代表酵母菌的蛋白酶,则该放射性 35S 不会存在于 A 中。 参考答案: D 【分析】 分析题图:   甲图表示脱水缩合过程,其中A是酶(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变)、B和C是反应物、D是生成物; 乙图表示翻译过程,其场所是核糖体,其中①是mRNA、②是核糖体、③是tRNA,④是多肽链; 丙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位于双链上的一对脱氧核苷酸,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 丁图表示多肽链一部分,其中④是R基、⑤是肽键。 【详解】A、丁图中的⑤是肽键,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肽键的形成有关,则甲图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是在乙图中的结构(核糖体)中完成的,A正确; B、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mRNA、核糖体和tRNA,丙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分别是多肽链和R基,B正确; C、丙图中的虚线是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在乙图的③tRNA中也会出现氢键,C正确; D、若35S 标记丁图的酵母菌氨基酸,若图甲中的 A 代表酵母菌的蛋白酶,蛋白酶也是蛋白质也要用35S 标记的氨基酸作原料合成,故该放射性 35S 也会存在于 A 中,D错误。 故选D。 9. 构成人体的细胞约有230多种,其中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素,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形成根毛。正常情况下,分化的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寿命。例如,红细胞分化成熟后的寿命约是120天,白细胞的寿命约为12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对于生物体是有积极意义的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不同的器官,具备不同的功能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B. 科学家对于细胞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 C. 不同种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D. 细胞学说没有揭示老细胞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参考答案: C 噬菌体为DNA病毒,蓝藻和酵母菌均含有DNA和RNA,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正确;科学家对于细胞的认识是一艰难曲折的过程,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提出老细胞产生新细胞的过程,D正确。 11. 一科研单位研究发现某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 B. 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 C. 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无生物膜 D. 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参考答案: B C是基因,是转录为rRNA的直接模板,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A正确。 看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产生r蛋白过程,B错误。过程②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糖体无膜,C正确;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可与b结合,这样阻碍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D正确;   12.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是(     ) A.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酵母菌细胞失水 C.改变了培养液的pH值          D.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参考答案: B 13. 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Y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参考答案: B 14. 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菜青虫吃掉白菜叶并将其转换成生物量的情况。观察发现虫子一天吃2 m2的菜叶。为了估算方便,又作了一些测量。各字母的含义分别是W:该菜叶每2 m2的平均干物质量;X:虫子每天呼吸的消耗量;Y:虫子每天粪便的总量;Z:虫子每天CO2的排出量。则估算虫子每天积累的生物量B的公式应为  A、B=2W-Y-Z     B、B=W-Y-Z-X    C、B=2W-X-Z-Y    D、B=W-X-Y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 B.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人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 D.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 参考答案: A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以及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等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选项中提示判断数据的准确性,难度适中。 【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为确保结果精确应随机取样,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C错误;诱虫器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光、避高温等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要开灯但不是在诱虫器上方,D错误。故选A。 16.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