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蕴含了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C.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 5固体颗粒 参考答案: D 【详解】A.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蕴含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正确; C.一切植物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正确; D.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D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C.图3为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参考答案: A 略 3. 如图,四种装置中所盛的溶液体积均为200mL,浓度为0.6mol·L-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2mol电子,此时溶液中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 C 略 4. 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 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 A.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和0.005 mol Cu B.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 C.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 D.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SiO32-、Na+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C.中性溶液:Fe3+、Al3+、NO3-、SO42- D.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H4+、Na+、SO42-、Cl- 参考答案: A 略 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或使用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晶体,其组成微粒是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B.核素C—12的原子组成符号为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O=C=O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H=-571.6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7. 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产物n(NO2)∶n(NO)=1∶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n[Cu(NO3)2]∶n[CuSO4]=1∶1   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5 C.反应中Cu2S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D.1 molCu2S参加反应时有8 mol电子转移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加热法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B.Na2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HCO3 C.可用石灰水区分Na2CO3与NaHCO3溶液    D.小苏打可中和胃酸、热纯碱可除去油污 参考答案: C 9. 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NaF>NaClO>Na-2CO3 B. 结合H+ 的能力:ClO->CO32->F- C.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氟酸的离子方程式: CO32- + 2HF = 2F- + H2O + CO2↑ D. 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H2O===4NaOH+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实验方法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至终点,读数时视线偏高 B. 用含Na2O的NaOH固体配制成的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盐酸 C. 将4.0 g NaOH溶解后迅速转移入1 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0.1 mo/L的NaOH溶液 D.     将1 mL 98%的浓硫酸加入9 mL水中,配制9.8%的稀硫酸 参考答案: CD 略 12. 下列各组物质,能按下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a b c A S SO3 H2SO4 B SiO2 Na2SiO3 H2SiO3 C Na Na2O Na2CO3 D Cu CuO Cu(OH)2 参考答案: B 13. [2012·北京东城区二模]T ℃时,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 mol·L-1·min-1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DH>0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 参考答案: A 略 14.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管右端的棉球颜的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SO2具有漂白性,故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C.Na的金属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取Mg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⑵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⑶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 ⑷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           ,其原理是_            _。 ⑸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h 1 2 3 4 5 苯甲醛产率/% 76.0 87.5 83.6 72.5 64.8 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6分) (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   (2)降低MnSO4的溶解度        (3)稀硫酸  甲苯  (4)蒸馏   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差异使二者分离        (5)部分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Na2SO3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I2O5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二者都是化学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 (1)已知:2Na2SO3 (aq)+O2(aq)==2Na2SO4(aq) △H =m kJ·mol-1 ,O2(g)O2(aq)  △H =n kJ·mol-1 ,则Na2SO3溶液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3的氧化分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贫氧区速率方程为v=k·ca(SO32-)·cb(O2),k为常数。 ①当溶解氧浓度为4.0 mg/L(此时Na2SO3的氧化位于贫氧区)时,c(SO32-)与速率数值关系如下表所示,则a=____。 c(SO32-)×103 3.65 5.65 7.65 11.65 V×106 10.2 24.4 44.7 103.6   ②两个阶段的速率方程和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下表所示。已知1n(k2/k1)=Ea/R(1/T2-1/T1),R 为常数,则Ea(富氧区)______(填“>”或“<”)Ea(贫氧区)。 反应阶段 速率方程 k(297.0K)/k(291.5K) 富氧区 v= k·c(SO32-)·c(O2) 1.47 贫氧区 v= k·ca(SO32-)·cb(O2) 2.59   (3)等物质的量的Na2S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c(SO32-) +c( HSO3-)______(填“>”“<”或“=”)c(SO42-)。 (4)利用I2O5可消除CO 污染,其反应为I2O5(s)+5CO(g) 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CO,测得CO2气体的体积分数φ(CO2) 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 ②b点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 ③b点 和 d点 的 化学 平衡常数:Kb____(填“ >”“<”或“=” )Kd,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Na2SO3(aq)+O2(g)=2Na2SO4(aq) ΔH=(m+n)kJ/mol    (2) ①2    ② <    (3)<   (4) ①0.6 mol/(L·min)    ②80%    ③ >     其他条件相同时,曲线II 先达到平衡,温度高于曲线I的,说明温度升高CO2的产率降低,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