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占家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占家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某动物种群只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雌雄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 A.5/8      B.3/5       C.1/4     D.3/4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 用蛋白酶处理后的生物膜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 D. 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的膜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C 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都能运动,因而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蛋白酶能将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水解,使生物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能够相互转化。 3. 如图表示某群岛上禅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两、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 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 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解可知本来生活在某一岛上的甲因为某些原因分别生活在A、B两岛,由于两岛环境不同,由于自然选择,使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分别形成乙和戊,C项正确;在B岛上甲形成戊是由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B项错误;在A岛上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正确;由此可知,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演化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 有一学生用 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某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 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试分析该学生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可能是(   ) ①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动物细胞 ③死细胞 ④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分析】 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死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①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极强的分裂能力,不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的中央液泡,①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②动物细胞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细胞会失水,皱缩,不会发生质壁分离,②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③死细胞细胞由于失去生理活性,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故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③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④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缺少细胞壁,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皱缩,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④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综上,①②③④都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故选C。 5.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代培养的原因是培养瓶中的细胞密度过大和代谢消耗引起营养枯竭 B.连续细胞系是指发生了转化的细胞系,有的获得了不死性,但保留接触抑制现象 C.细胞系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等生化特性 D.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分离出来的是一个细胞而不是多个细胞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常见的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红绿色盲症 B.白化病 C.苯丙酮尿症 D.21三体综合征 参考答案: C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人类的遗传病分为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病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和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红绿色盲病属于伴性遗传病,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A错误; B、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 C、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人体的第21号染色体多了1条而引发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病,D正确. 故选:C. 7. 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理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 预测现象: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会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①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与④   B.b与③       C.c与②     D.d与① 参考答案: B 8. 绦虫可以造成寄主营养不良、机械损害以及化学危害,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绦虫是     A.猪绦虫           B.牛绦虫           C.禽类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参考答案: D 9.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8%的盐酸进行解离,促进染色剂的进入 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细胞中染色体进行染色 C.玉米种子捣碎后的提取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蛋白质 D.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通过预实验减小误差 参考答案: C 【考点】19:检测蛋白质的实验;2F: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99: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C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1、健那绿能使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现象. 4、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解答】解:A、健那绿能使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需要细胞保持活性,不能用盐酸解离,A错误; 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可用龙胆紫对细胞中染色体进行染色,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B错误; C、玉米种子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现象,故玉米种子捣碎后的提取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蛋白质,C正确; D、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大致范围,不能减小实验误差,要想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重复试验,求平均值,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不需要实验的检验 参考答案: B 11. 下列结构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①染色体    ②液泡  ③中心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⑥核糖体    ⑦高尔基体⑧细胞核  ⑨叶绿体 A.④⑤⑦⑧⑨         B.②④⑤⑦⑨     C.①②③⑥⑧        D.③⑤⑦⑧⑨ 参考答案: B 12. 左图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右图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人的X染色体长于Y染色体), 则Ⅱ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右图中的 (   ) 参考答案: B 13. 通常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⑤①②④     B.④①②⑤         C.②①③⑤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 B 14. 如图a、b、c表示生物体内三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四种核糖核苷酸 B.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C.c过程中转运1号氨基酸的tRNA含有起始密码子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b和c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 参考答案: B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a图示表示DNA复制过程,b图示表示转录过程,C图示表示细胞内蛋白质翻译过程. 【解答】解:A、a为DNA复制过程,需要的原料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b过程表示转录,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正确; C、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含有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C错误; D、分生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故能进行b和c过程以及a过程,D错误. 故选:B. 15.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参考答案: D 16. 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 B. 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 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参考答案: C 【详解】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A正确;孟德尔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验证,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7.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供低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鲜 B.叶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叶绿体基粒类囊体中固定 C.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需酶的催化并有ATP的产生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提高作物产量 参考答案: D 18.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