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下所示曲线。图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点相符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C 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图中B点为光补偿点,说明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完全进入叶绿体中。故选C 2.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则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参考答案: C 3.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参考答案: D 4. 加热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鉴定时需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B.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C. 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冷却至室温,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小火或间断加热后,需冷却至50℃,再与酵母细胞混合 参考答案: A 【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3、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详解】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即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A正确;将DNA丝状物溶剂在2mol/L的NaOH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并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B错误;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需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错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小火或间断加热后,需冷却至室温,再与酵母细胞混合,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培养基的制备、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 右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和高尔基体等参与 B.由图中①⑤④构成一个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特点。 存在于突触小泡(③)中,它的释放是通过胞吐实现的,需要线粒体(②)、高尔基体等参与;图中①⑤④分别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6. 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参考答案: B 7. 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直接刺激Ⅱ处引起屈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B. 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屈肌 D.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的过程 参考答案: B 【分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据图分析,a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 【详解】A. 直接刺激Ⅱ处引起屈肌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 b处为神经中枢,内含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 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伸肌,C错误; D.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钾离子外流,D错误。 8. 如图为人体内元素、化合物及参与生理过程、方式途径之间的联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35S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 A、B、C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图中④可表示代谢过程,白化病是基因通过③方式控制生物性状的具体体现 C.分裂间期A明显增多,分裂期B明显增多 D.图中①、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参考答案: D 9. 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 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主要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 D 10. 以下是某基因片段中一条链的碱基序列,据此判断基转录产物是 5’ATTCGCAGGCT3’ A.       3’TAAGCGTCCGA5’ B.       5’AUUCGCAGGCU3’ C.       5’UAAGCGUCCGA3’ D.      3’UAAGCGUCCGA3’ 参考答案: B 11. 如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⑥作用于⑦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外负内正 C.一般情况右图中的⑥不会持续作用于细胞B D.细胞B应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 参考答案: C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1、据图分析,A表示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触小体,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①表示神经纤维的膜,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突触后膜,⑥是神经递质,⑦是突触后膜的受体.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答】解:A、①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也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二者方向相同,A错误; B、⑥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⑦导致细胞B膜电位出现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用于⑦.细胞B膜电位还是外正内负,B错误; C、一般情况右图中的⑥神经递质不会持续作用于细胞B,而是作用一次后被分解,C正确; D、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D错误. 故选:C. 12. 在冬季长跑过程中,人体会进行复杂的稳态调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参与体温调节过程 B. 皮肤血管舒张,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C.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 D. 下丘脑既接受神经信号也接受激素信号 参考答案: B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时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正确;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B错误;葡萄糖分解加快以增加产热量,导致葡萄糖浓度降低,则机体调节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既接受神经信号也接受激素信号,D正确。 13. 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B. 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 C. 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 D. 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结构相似 参考答案: C 由题意可知,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降低,而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结合乙图中的曲线分析可知,a曲线反应速率最高,则表示未加入抑制剂,A正确;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B正确;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降低,而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则b曲线表示加入的是竞争性抑制剂,c曲线表示加入的是非竞争性抑制剂,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故二者的化学结构相似,D正确。 14. 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 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参考答案: C 20%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为60%,30%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2,去污 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错误,对污布类型2, 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紊酶对污布类型2, 3的去污力不同,C正确7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里的探究,见环能笋断加大酶用盘是否提高洗表粉的去污力,D错误。 【考点定位】碱性纤维素酶,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以碱性纤维素酶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5.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等结构协调配合的结果 B.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在人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比糖类脱氢多、耗氧多、产水多、 放能多 C.成熟的叶肉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D.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 C 16. 下图表示人体基因X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