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家于1995年合成一种分子式为的含有多个碳碳叁键的链烃,其分子中含碳碳叁键数目最多可以是 A.49 B.50 C.51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2. 两种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120℃下在O2(过量)中燃烧,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再通过足量Na2O2层,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原有机物的总质量,下列混合有机物中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A. HCOOH、CH3COOCH3       B.CH3CH2OH、CH3COOH        C.C2H6、HCHO                D. CH4、C2H4 参考答案: A 略 3. 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时,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致冷剂   C.原子晶体干冰硬度大,可用于耐磨材料   D.每摩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mol C—O键  参考答案: AC 4. 下列气体中,有颜色的是(  ) A.氮气  B.氯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参考答案: B 考点:氯气的物理性质.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N2、CO2、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来解答. 解答:解:N2、CO2、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有颜色的是Cl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物理性质,掌握性质即可解答,难度较小. 5. 1-丁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与氢气反应生成丁烷    B.与水反应生成2-丁醇  C.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    D.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之褪色 参考答案: D 6. 将下列物质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 A.Fe           B.Fe2O3            C.FeCl3         D.Fe2(SO4)3   参考答案: A 略 7.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Mg3N2+6H2O=3Mg(OH)2↓+2NH3↑ C.Cl2+H2O=HClO+HCl                     D.NH4Cl+NaOHNaCl+NH3↑+H2O 参考答案: A 略 8.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 A.2H++2e-=== H2                    B.Fe2++2e-=== Fe C.2H2O+O2+4e-=== 4OH-                  D.Fe3++e-=== Fe2+ 参考答案: C 略 9. 已知常温时等质量的红磷比白磷稳定。将白磷和红磷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等质量的P2O5固体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a kJ和b kJ,则a和b的关系为   (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略 10. 某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其命名正确的是 A. 3-甲基-4-乙基-2-戊醇               B.3,4-二甲基-5-己醇 C.3,4-二甲基-2-己醇                  D.3-甲基-2-乙基-4-戊醇 参考答案: C 略 11.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   A.等于P%           B.小于P%        C.大于P%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B 略 12.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 C + CO2 =2CO        B. C + O2=CO2            C. 2C + O2= 2CO         D. C + CuO=CO2 + Cu 参考答案: A 13. 日常生活中遇到水浑浊,要想得到澄清的水,常用(     )净水。 A.碳酸氢钠         B.碳酸钠      C.明矾        D.氯化钠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物质中,可以跟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氯气      B.  稀盐酸        C.  烧碱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乙基(—CH2CH3)  B.碳正离子[(CH3)3C]+   C.碳化钙 (CaC2)   D.碳烯  (:CH2)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6分)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参考答案: (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液体滴入烧瓶。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本题14分)工业上采用乙苯与CO2脱氢生产重要化工原料苯乙烯 (g)+CO2(g)(g)+CO(g)+H2O(g)  ΔH= —166kJ·mol-1 (1)、①  乙苯与CO2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2)、 在3 L密闭容器内,乙苯与CO2的反应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0 mol·L-1和3.0 mol·L-1,其中实验Ⅰ在T1℃,0.3 MPa,而实验Ⅱ、Ⅲ分别改变了实验其他条件;乙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实验Ⅰ乙苯在0~50 min时的反应速率为    。  ②、实验Ⅱ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  ③、图2是实验Ⅰ中苯乙烯体积分数V%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请在图2中补画实验Ⅲ中苯乙烯体积分数V%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3)、若实验Ⅰ中将乙苯的起始浓度改为1.2 mol·L-1,其他条件不变,乙苯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计算此时平衡常数为    。  参考答案: . (1)K= BD   (2)①0.012 mol·L-1·min-1 ②加入催化剂 ③ (3)减小 0.225 18.     C2H8N2(l)+8H2O2(l)===N2(g)+2CO2(g)+12H2O(g) ΔH=-2500 kJ/mol。 如果1 mol偏二甲肼与过氧化氢发生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Q___      ___2500 kJ(填“<”、“>”或“=”)。 (3)恒温恒容下,2 mol H2与2 mol N2反应达到平衡时,N2为1.8 mol,则H2的转化率为: __     _ _____;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他条件相同),反应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比上述条件(恒容)下H2的转化率___    _____(填“大”、“小”或“相等”)。 (4)由甲烷、氧气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19. 又知烃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1.16g/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D.___________。   (2)反应C + 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反应。C + E→F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反应。 参考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