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沁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关雎(guánjū)   窈窕(yáo tiǎo)     荇菜(xíng cài) B.派遣(pài qiǎn)   酣畅(gān chàng)   貂裘(diāo qiú) C.寂寞(jìmò)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D.辗转(zhǎn zhuǎn)   好逑(hào qiú)   费祎(fèi wěi)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3、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苏①自永乐间久不治,朝廷患之,屡遣使督责无效。后况②出郡守治此地。公既至,悉察得民隐,喟然曰:“郡久不治,病在赋重、民贫、吏胥为奸耳。”因焚香自祝,奏减正赋七十二万余石。或说以祸福,不顾,卒得所请。次发奸吏豪民数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自后遂无垫没③。性刚明,见事必为,不计成败,然卒皆底④于成。朝廷累有褒美宴劳之宠,而以苏人仰之,终不迁其官,公亦为之不倦焉。 (节选自《寓圃杂记》) 【注释】①苏:指苏州。②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③垫:陷沉,淹没。④底:古同“抵”,达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朝廷患之 ④郡遂大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公亦为之不倦焉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终不迁其官 C.乃不知有汉               蒙乃始就学 D.而以苏人仰之             能以径寸之木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或说以祸福,不顾,卒得所请。 4.甲文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淳朴,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乙文写况钟治理苏州期间,他做了_______、_______、治理水患几件事,让苏州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得到了苏州百姓的敬仰。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没有钓住那条鱼 ①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在我这一生中,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潮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②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A)温和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 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之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验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于是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我模仿叔叔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着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有些失望。“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③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喜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 ④“叔叔,叔叔!”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住了一条!” ⑤“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只见(B)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我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猎物失去了。 ⑥我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我手里,叫我再碰一碰运气。 ⑦“记住,小家伙,”叔叔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还未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没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⑧打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回忆起叔叔那一句格言警句般的忠告:“(C)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 1.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一个明显的起伏过程,请从文中选择最能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欣喜若狂→________ 2.请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对其划线部分做些赏析。 (A)温和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B)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 3.文中的“叔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请结合全文,说说第⑧段(C)句“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一个“________”字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2.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都语病,请加以改正。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简称:“食药监局”)抽检肉及其制品、蔬菜等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606批次。其中,肉类及其制品226批次,不合格样品17批次,占13.2%;据了解,【A】肉类制品土霉素是否超标是此次不合格产品的主要原因。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B】总局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明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原因,控制整改措施。 (1)【A】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画线句子有语病其病句类型是______,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典型技法】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训练】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