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傅说(fù)          富贵不能淫(yín) B.百里奚(xī)       行拂乱其所为(fó) C.胶鬲(gé)          往之女家(rǔ) D.管夷吾(yí)       妾妇之道也(qiè)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日的贵州印象正被“高速平原”有力改写,坦荡如砥的高速公路网彻底压缩“千山万壑”。 B.在鹿角峰虎脚爪公路边,三株苍劲的红军树如擎天巨伞般傲然挺立在依山而建的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中。 C.掀起车窗的帘子,看到小巷在飞速倒退,老人和孩子们的身影一闪即逝,笼着层极淡却极圣洁的光晕,恹恹欲睡般遥不可及。 D.一个团队若能拧成一股绳,一起攻坚克难,这个团队将纵横决荡,所向披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用户信用卡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C.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广泛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D.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二章》)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在《龟虽寿》中,曹操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孟子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息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2)般乐怠敖 怠: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甲][乙]两文都论证了“_______________(运用[甲]文中的原文填空)的观点,但两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在和平年代国家应怎么做。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 lì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___A___(无可置疑/无可非议)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àng rán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根据文中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文字。 2.请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的横线上。 A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__ 3.下面两句话分别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什么特点?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歌鉴赏。 【甲】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乙】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内容上看《新晴野望》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初冬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而《野望》描写的是清幽秋景。 B.《新晴野望》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字,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 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格外空旷开阔的图景。而《野望》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 C.《新晴野望》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景色,动静结合,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新晴野望》颈联写出了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采用了视觉描写,更加富有层次;《野望》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生活的甜蜜和美好。 (2)王维《新晴野望》与王绩的《野望》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白杨树在作者的心中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题目:永远不变的情思 生活中总有一种情思永不改变,它沉淀在你的灵魂深处,流淌在你的血液之中,它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或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它已经成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要求:①以“永远不变的情思”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