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大实验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大实验中学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把导体匀速拉上斜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棒和导轨的电阻,且接触面光滑,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垂直框面向上)(     ) A、拉力做的功等于棒的机械能的增量 B、合力对棒做的功等于棒的动能的增量 C、拉力与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为零 D、拉力对棒做的功与棒克服重力做的功之差等于回路中产生电能 参考答案: BD 2. (多选)如图所示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物体沿竖直方向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A点位置恰好为弹簧的原长。物体由C点运动到D点(C、D两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J,重力势能减少了2.0J。对于这段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能增加1.0J B.C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C.D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D.物体经过D点时的运动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 参考答案: BD 3. 对于光的偏振,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通过偏振片看电灯光,转动偏振片时可看到透射光亮度无变化,说明电灯光是偏振光 B.光的偏振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光是纵波 C.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透振方向垂直的光才能够通过偏振片 D.对于全反射临界角为的某介质,光从空气以600的入射角射向该介质时,折射光和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刚好相互垂直 参考答案: D 4. (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给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B、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 C、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 D、断开S,将A板向下平移,则θ增大 参考答案: AD 5.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导体棒电阻为R,初始时静止于光滑的水平轨道上,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其方向与轨道平面成θ角斜向上方,开关闭合后导体棒开始运动,则(  ) A.导体棒向左运动 B.开关闭合瞬间导体棒MN所受安培力为 C.开关闭合瞬间导体棒MN所受安培力为 D.开关闭合瞬间导体棒MN的加速度为 参考答案: B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把一个面积为S,总电阻为R的圆形金属环平放在水平面上磁感强度 为B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下,当把环翻转180°的过程中,流过环某一横 截面的电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 (4分)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竖直上抛,经时间t小球上升到最高点,然后又落回抛出点.若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为小球重力的0.6倍,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从小球开始上升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是_______.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冲量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mgt    0 .6mgt 8. (6分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方向           。 参考答案: 相反,9.8,竖直向下 9. (4分)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交流发电装置,如图所示,矩形线圈匝数为n,电阻为r,边长分别为l1和l2,绕转轴匀速旋转的角速度为,外接电阻为R,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则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瞬时值i=         ,转过900的过程中R上产生的电热Q=             . 参考答案: 10. 在一次研究型课的活动中,某小组提出了测量一种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课题,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运用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和一把米尺进行测量的方案。首先,他把钩码直接悬挂在这种棉线上,结果棉线没有断,而且没有发生明显伸长。然后该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得出了该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请你根据该同学已具有的上述器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方案的示意图(标出需测量的量);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的表达式是: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4分)已知R1=16,R2=4,现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欲使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同,则可给R1         (填“串联”或“并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参考答案: 并联    16 12. 下表是两个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文字: 某型号进口电池 某型号国产电池 RECHARGEABLE 1.2V500mA·h STANDARD CHARGE         15h ac 50mA GNY0.6(KR-AA) 1.2V600mA·h RECHARGEABLE STANDARD CHARGE 15h ac 60mA (1)。由说明可看出进口电池的电动势是_______伏。· (2)。上述国产电池最多可放出                 mA·h电荷量。若该电池工作电流为0.03A,则最多可工作_       __个小时。 参考答案: _1.2v____      ___600___    ___20__ 13.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可达20m/s。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            N,如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当汽车以10m/s匀速行驶时的实际功率为       。 参考答案: 4000N;40kw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先将质量为的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端无初速释放,经轨道末端水平抛出,经时间t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然后在轨道末端放置质量为的小球B(两球形状相同,>),将A球从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与球B碰撞后,两球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点和N点.轨道末端的重锤线指向地面上的O点,测得,,,忽略小球的半径.求: ①与B球碰撞前瞬间A球的动量; ②A与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①   ②      解析(1)球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带入数据,化简的 15. 如图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 (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平行或不平行). (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cm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线PO交于M点,与折射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cm,EF=1.12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不平行  (2)1.5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已知x轴上x1=0m和x2=lm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若波长λ>lm,则该波的波长为多少? 参考答案: 解:由图可知,t=0时刻质点a处于波峰,质点b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则: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结合波长λ>lm,知两质点间的距离为,即=1m,得 λ1=m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结合波长λ>lm,知两质点间的距离为,即=1m,得 λ2=4m 答:该波的波长为m或4m.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分析】通过振动图象得出周期的大小,以及A、B两点对应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波长的大小.分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和x轴负方向传播两种情况讨论. 17.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很大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底端,将弹簧压缩至A点锁定,然后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紧靠弹簧放置,物块与斜面问动摩擦因数μ=.解除弹簧锁定,物块恰能上滑至B点,A、B两点的高度差为ho,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p; (2)求物块从A到B的时间tl与从B返回到A的时间t2之比; (3)若每当物块离开弹簧后就将弹簧压缩到A点并锁定物块返回A点时立刻解除锁定.设斜面最高点C的高度H=2h0,试通过计算判断物块最终能否从C点抛出? 参考答案:             不能 (1)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A到B的过程中由功能关系得: 代入数据解得:; (2)上升的过程中和下降的过程中物块都是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设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分别是a1和a2,则: 物块上升时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物块下降时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由运动学公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3)足够长时间后,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m, 则由功能关系,来回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补充的弹性势能: 解得:,所以物块不可能到达C点。 18. 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线圈的长l1=0.50m,宽l2=0.40m,匝数N=20匝,线圈总电阻r=0.10。磁场的磁感强度B=0.10T。线圈绕OO′轴以的角速度转动。线圈两端外接一个R=9.9的电阻和一块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流表。求: (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电流表的读数; (3)线圈转过一周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参考答案: (1)(5分)由  (4分) 解得E=20(V)   (1分)    (2)(6分)由  (2分) 解得   (1分) 由    (2分) 解得I=1.4(A)  (1分)    (3)(5分)由   (2分)      (2分) 解得Q=2.5J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