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康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枯涸(hé)            结(jiē)实          憔(qiáo)悴        葡萄蔓(màn) B.黄晕(yùn)          曲肱(ɡōnɡ)        祷(dǎo)告          一霎(chà)时 C.澄(chénɡ)清       屏(bǐnɡ)息        荫(yìn)蔽          褪了色(shǎi) D.撩(liāo)起        贮(zhù)蓄          抚弄(lònɡ)        看(kān)护妇 2、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和画线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的夜晚,月亮如一颗珍珠襄嵌在夜空,月光如一片轻柔的白纱,整个村庄都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里。 B.早春的雨后的西湖别有一番美,似乎总要把一冬贮蓄的绿完全绽(dìng)放出来,和蓝天相互映衬。 C.夕阳西下,在薄烟笼罩下,天边露出一丝丝诱人的黄晕(yūn),和唱着渔歌归家的粗犷的汉子形成鲜明地对比。 D.他给人一种很高邈(miǎo)的感觉,让人不敢亵渎,甚至吝啬用更多的词语来形容他,只是觉得深远。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昨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 (2)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的作用          。 (3)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A.不容置疑   不可思议   不言而喻 B.不可思议   不容置疑   不言而喻 C.不言而喻   不容置疑   不可思议 D.不容置疑   不言而喻   不可思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橱窗】“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意象,但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胡老师的木箱 陆天明 ①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涩岁月,更多是因为它的恬静、谦和、持久的含蓄、不露声色的执着……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在乡中心小学任教时,跟我同宿舍的一位胡老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 ③只要有一点儿空闲时间,他就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木箱里,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来,放进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 ④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但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几乎还是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⑤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木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在小雨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他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呈现出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在泥泞中,默默祈祷。在我的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我希望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儿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⑥后来他再也没回过乡中心小学。 ⑦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前推开了一扇窗。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虽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的坚韧和执着,甚至是“牺牲",构筑起了金碧辉煌的底架。 ⑧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⑨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⑩我们愿意为无数个“普通"做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儿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⑾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渐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有删改) 1.第⑦段开头写道:“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何“震惊”。 2.文章主要写胡老师,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雨”? 3.品析文章⑧——⑩段,说说这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妙处。 4.任选以下一则链接材料,联系本文,谈谈你对“普通人”的理解和感受。 材料一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一节选自杨绛《老王》 材料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袁枚《苔》 五、诗歌鉴赏(共5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端居:闲居。 1.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李商隐和______________合称“小李杜”。 2.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内容。(不少于三点) 3.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 (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这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2019年我国造林面积为707万公顷,治理沙漠面积约226万公顷左右,森林抚育面积760万公顷。森林面积在增加,石漠化土地面积在减少,年均缩减率为3.4705%。 ②我国对地球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极其卓越。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表现深沉的母爱。字数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