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小麦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二氧化碳  葡萄糖   丙酮酸                     B.丙酮酸 葡萄糖  二氧化碳 C.丙酮酸  二氧化碳  葡萄糖                      D.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A 2. 农民种菜时,常要翻松土表,可使土壤肥沃,不正确的理由是      (    )       A.有利于固氮细菌的作用                     B.有利于脱氮细菌的作用       C.有利于腐化细菌的作用                     D.有利于硝化细菌的作用 参考答案: B 3. 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 B.Ⅲ-3与Ⅱ-1、Ⅱ-2、Ⅲ-1均为直系血亲关系 C.该家族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Ⅰ-1和Ⅰ-2 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24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推断,难度较大。 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Ⅲ-4携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与Ⅲ-1为旁系血亲;甲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因此致病基因来自Ⅰ-1,而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Ⅰ-2为正常男性,不含致病基因,因此乙致病基因来自Ⅰ-1;Ⅲ-3后代患乙病,则其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Ⅲ-2患甲病,而父母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综合二者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Ⅲ-4AaXBY,则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2/3×1/4×1/4=3/8。 4.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孩子占3/8 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孩子占1/4 参考答案: D 5. 浒苔是一种绿藻,北京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绿藻和蓝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有典型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均含有叶绿体 D.二者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参考答案: D 6.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B.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C.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的联系 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 参考答案: B 7.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体型大小不同果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B. 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C. 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 果蚁与真菌相互适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A 互利共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果蚁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落叶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正确;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都能够分解有机物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C正确;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根据题意可知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8. 2011年,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参考答案: C 9. 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在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 B.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种类减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进化的标志 D.细胞衰老意味着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的下降 参考答案: C 11. 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________不同。盐酸能够改变________ ,加速________;同时使________与________分离。 (2)把取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放入蒸馏水中,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选择染色       、色泽      的区域,将物象调节清晰。 参考答案: (1)亲和力  细胞膜的通透性   染色剂进入细胞   DNA   蛋白质  (2)保持口腔上皮细胞形态(或放入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 (3)均匀    浅 12. 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链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 DNA分子中不含BrdU的链为深蓝色,含BrdU的链为浅蓝色。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 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 源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单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别位于2条染色体上 B.b图每条染色体中,均有1个DNA的其中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BrdU C.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D.c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A.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B.动物的糖元和抗原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细菌的质粒和基因 参考答案: 答案:D 14. 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交配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控制眼色的基因 B.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 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相等 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1的相同 参考答案: B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亲代基因型为XAX﹣和XaY,其后代为XAXa、XAY、X﹣Xa、X﹣Y,不符合题意;或者是XaXa、XAY,后代为XAXa、XaY,符合题意;若F1雌雄个体交配,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中出现红眼果蝇、白眼果蝇的概率均为. 【解答】解:A、因为果蝇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则体细胞中基因型相同,即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不存在与眼色有关的等位基因,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B错误; C、若F1雌雄个体交配,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Y、XaXa、XaY,表现型为红雌:红雄:白雌:白雄比例为1:1:1:1,C正确; D、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2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相同,就是与F1相同,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表示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正确的说法是       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1500米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当 C.跑100米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02与吸收的O2之比约为1:1 参考答案: D 16. 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f→g和g→h过程均能发生基因重组 D.a→b和e→f过程中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B 17. 下图为是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横切片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C4植物,其[ 3 ]维管束鞘细胞内有叶绿体   B.甲是C3植物,其[ 3 ]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C4植物,其[ ③ ]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   D.乙是C4植物,其[ ② ]维管束鞘细胞能合成有机物但不能进行光反应 参考答案: D 18. 当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B. 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有的积累 C. 如果测得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则无氧呼吸占优势 D. 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黄变绿再变蓝 参考答案: C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及二者相互联系、产物检测。试题难度中等。 如果测得O2吸收量<CO2释放量,则只能说明既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如果测得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水,则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还原性氢用于丙酮酸的还原,没有还原性氢的积累,B错误;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所以CO2释放量∶O2吸收量>4∶3时,则无氧呼吸占优势,C正确;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随着CO2的释放,溶液的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19. 图1表示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