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大鲸港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大鲸港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根据图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该植物的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B.植株A的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在植株B的细胞中,通常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D.由花粉到植株A需要用含有有机物的培养基来培养 参考答案: A 植株A是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高度不育,花粉能够发育成单倍体,说明花粉具有全能性。 2. 下图甲表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图中所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均如图乙所示,且3号4号代表性染色体。若Ⅱ-3与Ⅱ-4的后代男孩均患病、女孩均正常,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由图甲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不考虑交叉互换,一个图乙细胞可以产生2种类型的4个配子 C. Ⅱ-2的基因型为AAXDY或AaXDY D. Ⅲ-1与Ⅲ-2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5/8 参考答案: D 根据图乙可知所有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DXd,也即知道双显性基因为正常;根据“Ⅱ-3与Ⅱ-4的后代男孩均患病、女孩均正常”知,Ⅱ-3的基因型必为AAXdXd,同时确定Ⅱ-4的基因型必为aaXDY。由Ⅲ-1为患者,且Ⅱ-1和Ⅱ-2正常,说明Ⅱ-1(AaXDXd)和Ⅱ-2(AaXDY),Ⅲ-1(aaXDX_)。A、根据题目条件,可确定双显性个体表现正常,A错误;女性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配子,B错误;根据题目条件Ⅲ-1是aaXDX,Ⅱ-2的基因型只能为AaXDY,C错误;Ⅲ-1基因型应为1/2aaXDXD或1/2aaXDXd,Ⅲ-2的基因型为AaXdY,后代正常的概率是1/2Aa×3/4XD_=3/8,所以后代的患病概率是5/8,D正确。 【点睛】本题较难,考查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一种性状,解答试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遗传系谱图,推出患者的基因型。 3. 下列关于蓝藻和水绵的比较,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水绵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B.蓝藻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蓝藻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水绵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D.蓝藻细胞没有核糖体,水绵细胞有核糖体 参考答案: C 略 4. (07海南卷)冬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时,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调控昼夜温差                                        B.阻止空气流通 C.调控温室湿度                                        D.补充人工光照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阻碍空气流通不利于二氧化碳的进入和氧气的排出 5.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在A、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 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 C. 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 若研究过氧化氢酶促过氧化氢反应,亦可得到上图曲线 参考答案: D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在A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和酶的浓度,在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所以在A、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A正确;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据此可推知: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因此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B正确;酶应在最适pH、低温条件下保存,C正确;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当用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为零,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项的判断。因对“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导致酶失活”的记忆存在偏差而没能很好的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题意“乙、丙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误认为: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6. 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B. 癌细胞易在组织间转移 C. 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即成为癌细胞 D. 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参考答案: C 7.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参考答案: B 8. 关于右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1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 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 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 D.结构1读取到AUG时,物质2合成终上 参考答案: B 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均分别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9. 下列是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浆细胞比记忆B细胞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衰老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 将融合的异种植物花粉培育成幼苗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可育植株 D. 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氧化成HN03,所以它属于自养生物 参考答案: D 与记忆B细胞相比,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此功能相适应,浆细胞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正确;将融合的异种植物花粉培育成幼苗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可育植株,C正确;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氧化成HN03,利用将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类,所以它属于自养生物,D错误。 10. 近年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李斯特氏菌属于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体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体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酵母菌细胞的最大差别是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该细菌细胞结构简单,所以其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③该菌以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④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⑤该菌使人类细胞膜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⑤ 参考答案: B 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和EV71型最为常见。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外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光学显微镜就可观察到这两种细胞器 B.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D.线粒体能为细胞中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线粒体和叶绿体,A项正确; 自养型生物的相关细胞都可将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例如蓝藻、硝化细菌等,B项错误;将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只能进行丙酮酸分解的反应,C项错误;线粒体能为细胞中的大多数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暗反应所需的ATP只能来自光反应,D项错误。 13.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有超过300中的珊瑚虫,1100多种鱼类,难以计数的海生物无脊椎和藻类,它们占据不同的位置,通过复杂营养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珊瑚虫和藻类依赖共生关系形成的高效植物——动物营养循环,保持高效生产力。若失去共生藻类珊瑚虫会逐渐“白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以上实例说明在生态工程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原理是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C.协调和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参考答案: D 14. 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以下实验的对照设计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B.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设置加酶处理和加热处理两组 C.研究细胞核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D.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两组 参考答案: C 【分析】 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数量变化是和之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对比,所以可以看做是自身对照,所以无需再设对照组,A错误;验证H2O2酶具有高效性时,应设置加酶处理和加无机催化剂处理的两组对照,B错误;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的两部分进行对照,C正确;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的刺激,可以一组用锡帽罩住尖端,另一组不用锡帽罩住尖端,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验证H2O2酶具有高效性、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和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等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15.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元素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参考答案: B 略 16. 下列疾病不属于基因病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                     B.青少年型糖尿病     C.甲型肝炎                         D.软骨发育不全 参考答案: C 17.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