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育才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育才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图谱。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该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 B.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 C.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 D.3的缺陷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参考答案: C 2. 右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参考答案: B 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前一次分裂结束为起点,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终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细胞周期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当分裂期结束时则形成了2个子细胞,这时又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明显比分裂期要长,所以图中阴影部分为分裂期,无阴影部分为分裂间期,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乙应为分裂期结束,即为一个细胞周期的开始,从乙顺着箭头方向到达甲,则为分裂间期;从甲到乙则为分裂期,乙又为下个细胞分裂期的结束。所以一个细胞周期应从乙到达乙。 3.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 A.实验开始3小时内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改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下移 C.植物在两昼夜间有机物积累的差异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引起的 D.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 参考答案: B 4. 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细胞内外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图乙中雄激素能被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处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    D.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参考答案: B 5. “黄金搭档”含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因具有改善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保障儿童青少年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等保健功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面能正确体现其保健作用的叙述的是  A.人体对钙、铁、锌、硒等无机盐的吸收与水关系不大 B.补铁将有助于对缺铁性贫血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 C.维生素不是能源物质,但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 D.血钙过高会出现肌肉抽搐等症状 参考答案: C 6. 生物研究小组调查得到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经分析得知,该病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且都可以单独致病)控制。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由患者II3与II4的后代正常,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若患者II3的基因型为AAbb,且后代均正常,则II4的基因型为aaBB C. 若某夫妇的基因型与III1、III2相同,则它们后代患病的概率为9/16 D. II7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II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参考答案: B 本题通过遗传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以及相关概率的计算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该病与两对等位基因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据I1与I2及其后代II3的患病情况,可判断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若患者II3的基因型为AAbb,且后代均正常,则II4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某夫妇的基因型与III1、III2相同,即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l/16AAbb+2/16Aabb+l/16aaBB+2/16aaBb+l/16aabb=7/16 ,C 错误;由于III4 患病、III3不患病,且II7不患病,可推测II7个体一定为杂合子,II2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由于不知道其双亲的基因型,故无法推测II2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D错误。 7. 下列关于某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要该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就大于0 B.调查一块田地中该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C.在该种田鼠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该种田鼠的内分泌调节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参考答案: C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故只要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就大于0,A正确;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B正确;在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最快,但种群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C错误;内分泌调节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D正确。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8.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和ADP的能量转换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 剧烈运动时才会消耗骨骼肌储存的大量ATP C.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 D. 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DNA 参考答案: A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详解】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细胞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A正确; B、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剧烈运动时所需的ATP由ADP和Pi快速合成,B错误; C、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ATP参加暗反应有机物生成,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合成ATP,而热能不能再用来合成ATP,C错误; D、A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可产生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D错误。 故选A。 9.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操作至少要进行几次细胞筛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参考答案: B 10. 根据下图所示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B.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类物质(b)的关系 C.丙图表示糖(b)和糖原(a)的关系 D.丁图可体现出真核细胞(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参考答案: B 11.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A.正常生长                          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 杀死各种病原菌 参考答案: B 12. 研究人员将抗冻基因转移到番茄细胞内,生产出了“抗冻番茄”,这种生物技术属于(     ) A. 克隆    B. 转基因    C. 生物防治    D. 发酵 参考答案: B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将抗冻基因转移到番茄细胞内,生产出了“抗冻番茄”,这种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 13. 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A.      1       2      3 B.      5       3      4 C.      3       4      2 D.      2       1      5 参考答案: D 14.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ArcTech公司给白蚁喂食煤炭,然后在它们的消化道内寻找最擅长将煤炭转化成甲烷的微生物,再以煤炭为主要营养专门培养这些微生物,生产甲烷用于发电,这一方法消除了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几乎全部温室气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白蚁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用样方法调查白蚁的种群密度 B. 白蚁消化道内的全部微生物和白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 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CO2 ,该项研究有可能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关键 D. 温室气体影响生物种群变化,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是对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细胞核中进行 B.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都需要模板、酶和原料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参考答案: A 16.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参考答案: B 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幼苗丁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6条,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在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无子西瓜            B.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C.猫叫综合征          D.摩尔根饲养的一群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果蝇 参考答案: B 略 18. 右图表示不同pH及温度对某反应产物生成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B.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C.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 酶、ATP及代谢类型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在PH值低和高的时候酶的活性都低,pH=8时,酶活性最大,A错误;图中曲线显示35℃时酶的活性最高,但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图中数据显示pH=8时,酶活性最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先升高,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D错误   19.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 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 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参考答案: A 20. 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1)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2)能复制的细胞器只有① (3)不含磷脂的细胞器只有④⑥      (4)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