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蓬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蓬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下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共有5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4H8O C.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 D.在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可与3mol的氢气加成 参考答案: C 2. 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烃命名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丙烷    B.2-乙基丁烷    C.2-甲基-1-丁炔   D.2,2-二甲基丙烯 参考答案: A 略 4. 常温下,若10体积盐酸恰好与1体积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    ) A.1 :5           B.5 :1            C.10 :1          D.1 :10 参考答案: A 略 5. 已知C—C可以绕键轴旋转,对于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B.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C.该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4种  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ks5u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空间构型不会发生本质变化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7.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ClO3         B.O2         C.ClO2        D.CuSO4·5H2O   参考答案: C 略 8.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 SO3(g) ΔH=-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196.64 kJ        B.98.32 kJ       C.<196.64 kJ     D.>196.64 kJ 参考答案: C 略 9.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H2(g)+I2(g)     2HI(g)。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 mol/L,达到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 mol/L,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20 mol/L,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是 A.0.32     B.0.16        C.0.08         D.0.04 参考答案: D 略 10. 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A.AgNO3          B.NaCl      C.CuCl2          D.H2SO4 参考答案: D 11. 符合3Px所代表的含义是     A.Px轨道上有3个电子   B.第三电子层Px轨道有3个伸展方向   C.Px电子云有3个伸展方向   D.第三电子层沿x轴方向伸展的p轨道 参考答案: D 12. 以下现象或原理与电化反应无关的是(     )ks5u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  C.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A.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B.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 C.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D.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可以写成(HF)n的形式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物质所属的类别及其所含官能团的对应关系可能有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延长反应时间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D. 改变反应的温度 参考答案: BCD 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固体反应物面积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速率。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 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2)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NO2+Na2CO3=2NaNO2+ CO2;2NO2+Na2CO3= NaNO2+ NaNO3+CO2. ①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         (填字母)。      A.1.3 B.1.6    C.1.8 ②将1 mol NOx通入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时,溶液中生成的NO—3、NO—2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线段a表示         离子随x值变化的关系;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Na2CO3溶液吸收,则需要Na2CO3溶液至少        g。 参考答案: (1)①2NH4Cl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②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 (2)①  A ② NO2ˉ 250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 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反应的类型:A→C:                  。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3)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D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0分  每空2分)(1)消去反应(2分)(2)C和E(2分)    (3) O2+2 (4) (5)     略 18. I.在1L容器中通入CO2、H2各2mo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 H2 CO + 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在83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若把体系温度降至800℃求得平衡常数K1=0.81,可以推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T℃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CO2)=1.2mol,n(H2)=1.5mol, n(CO)=0.9mol,n(H2O)=0.9mol,则此时该反应               进行.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II.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X(g)+2Y(s) 2Z(g);△H<0。右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0~10min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逐渐        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无法确定”) (2)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 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填序号) ①增加Z的量   ②增加X的量    ③升温    ④降温         ⑤使用催化剂     参考答案: 略 19. 一种混合物由淀粉和鸡蛋清溶液混合而成。 ⑴如果要检验出其中含有淀粉,可在混合液中滴加少许______,这时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要检验出其中含有鸡蛋清,可另取混合液少量,滴加少许______并_________,这时溶液现象是________。 ⑶如果打算分离淀粉和鸡蛋清,可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溶液即出现沉淀,分离出沉淀并溶于水中即可分离。 参考答案: ⑴碘水、     溶液变为蓝色 ⑵浓硝酸、   加热、    溶液变为黄色 ⑶食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