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虐待(nüè)        惩戒(chéng) B.污涩(sè)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C.婢女(bì)        怂恿(sǒng)       驯养(xùn) D.麝香(shè)       相称(chèn)       羞怯(qu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气魄        狂斓        哺育        督促 B.惩罚        誓言        呻吟        高梁 C.田垄        丰绕        默契        屏障 D.埋葬        鞍马        辔头        金柝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4、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G20峰会,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比印象中更加令人惊艳的杭州。 B.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C.为期4天的魅力科幻嘉年华在北航体育馆开幕,吸引了众多科幻迷前去参观体验。 D.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 (2,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 (5)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惠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资治通鉴·李存审戒子》)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非学无以广才(     ) (3)遂成枯落(     )                         (4)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结合文意,你认为甲文作者诸葛亮写作《诫子书》的目的是什么? 4.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诸葛亮给予孩子一封家书,李存审则将箭头留给孩子,你认可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哪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⑮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下列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痛苦,因为作者感觉读书礼节太多,老师读书入神时连同学玩耍也不管。 B.愉快,因为作者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腊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 C.枯燥,因为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只要读书”“只读书”来表达他的不满。 D.快乐,因为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于其乐趣。 2.下列是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先生”的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怒不回答“怪哉”的问题,大大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很博学,有戒尺不常用,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C.他实无多少真才实学,只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选取三个片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幼年读书情景。 B.“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先生读书入神。 C.“人都到哪里去了”和“读书”独句成段,节奏明快,突出醒目,起到强调作用。 D.结尾写“我”画画并卖给有钱同窗,并且说它早已没有了是从成人的视角来写的。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语言运用——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为“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请你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也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         负担 示例: 七、作文(共40分) 艾青有一首诗《礁石》,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以“海边礁石”为题,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童话,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