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冀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将相(jiàng)     数言(shuò)     上尉(yù)        忿恚(huì) B.占卜(bǔ)     丛祠(cí)          惊恐(kǒng) 篝火(gōu) C.阳夏(jiǎ)     燕雀(què)        佣者(yiōng) 陈涉(shè) D.辍耕(chòu)     怅恨(chàng)     嗟乎(jiē)        当行(háng)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咆哮     捣蛋     雕粱画栋     咬牙跺脚 B.雕塑     凝视     另请高明     骂骂咧咧 C.囫囵     伺侯     无可奈何     喃喃自语 D.半响     积蓄     喜出望外     另请高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们的爱就像涓涓细流,不断地、慢慢地流进我们的心田。 B.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的时刻,班长用身体掩护了战友。 C.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D.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4、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古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蹴尔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苟为后义而先利(     ) 2.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定(     ) 例句:万乘之国 A.予独爱莲之由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不求甚解》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        )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       )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西。 1.依次填入选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解   了解     曲解       理解 B.见解   了解     理解       曲解 C.了解   见解     理解       曲解 D.了解   见解     曲解       理解 2.对选文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 C.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D.能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3.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1段中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B.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C.选文第5段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告诉我们不能死读经典著作,必须活读,就是说,不用记住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字句。 D.选文举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4.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犀利,富于气势。 B.平易亲切,逻辑缜密。 C.叙述条理,层次清晰。 D.正面举例,反面说理。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优秀的书法作品,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而独特的光芒。颜真卿的楷书___;王羲之的行书___;张旭的草书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在山川原野中行走,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在大街小巷中行走,可以领略淳朴的民风,感悟善良的人性;在诗词歌赋中行走,可以品味优美的意境,情感为之丰富;在名人名家的思想上行走,可以感受他们的智慧与风采…… 请以“在         中行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