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丰台实验学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北京丰台实验学校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CO无色无味有毒,世界各国每年均有不少人因CO中毒而失去生命。一种CO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该装置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 B.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参考答案: B 略 2.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产物,即原子利用率100%。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CH2=CH2与HCl反应制取CH3CH2Cl        B. CH4与Cl2反应制取CCl4 C.苯与液溴反应制取溴苯                    D.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制取乙醇钠 参考答案: A 略 3.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B. CH2Br CH2Br            D.CH2(OH)CH2CH3 参考答案: C 略 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少量盐酸   B.加KOH固体       C.加水         D.加热 参考答案: B 5. 针对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一事,药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亮菌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关于“亮菌甲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9O5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①②③④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sp3、sp2、sp3 D.1 mol亮菌甲素最多能消耗H2和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和3 mol 参考答案: 略 6. (1)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是 ,维生素C的分子式是       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中一种官能团的名称为       .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      (酸或碱)性. 参考答案: C6H8O6;羟基(或碳碳双键、酯基 );酸;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分析: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含﹣OH、﹣COO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具有酸的性质; 解: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6H8O6,含﹣OH、﹣C=C﹣、﹣COOC﹣,名称分别为羟基、碳碳双键、酯基;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具有酸的性质, 故答案为:C6H8O6;羟基(或碳碳双键、酯基 );酸;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 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B.CH3CH2Cl和CH2ClCH2CH2Cl   C.C2H5OH和CH4O   D.CH3COOH和C17H33COOH 参考答案: C 8.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92.4kJ/mol,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H3 4molNH3 NH3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 体系压强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c1>c3   B.a+b=92.4 C.2P1<P3 D.α1+α3=1   参考答案: B 9. 含a molCu、b molAg的金属混合物与含c molHNO3的某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m molNO2和n molNO,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2a+b=m-3n    B.+2b=c C.c=2a+b+m+n   D.c=2m+2n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C4H9OH        B.C6H5CH2OH        C.C6H5OH        D.甘油 参考答案: C —OH与苯环直接相连为酚。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C(s)+CO2(g)=2CO(g);△H>0,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值增加 C.常温下,在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溶液的pH减小 D.温度一定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随外加酸(碱)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 A 略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 =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2—、SO42— 参考答案: D 略 13. 能够表示燃烧热的是(  ) A. 2H2(g)+O2(g) =2H2O(g);  △H1 B.S(g)+O2(g) = SO2 (g);   △H1         C.C(s)+O2(g) = CO(g);  △H1       D.H2(g)+Cl2(g) = 2HCl(g); △H1   参考答案: D 略 14.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 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15.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3++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___ ___     _。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层的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请你写出下层该物质与NaOH水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Ⅰ和Ⅱ之间增加如右图装置,以除去乙烯中的杂质气体,则A中的试剂应为____    ____B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气体经过B无现象即可证明是较为纯净的乙烯。  (5)若证明乙烯和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将产生的气体经净化后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再接入右图装置,向 D中加入_________溶液,若无淡黄色沉淀产生,则能证明。 参考答案: (1)CH2=CH2+Br2      CH2 Br-CH2 Br (2)bc    (3)略   (4)NaOH、品红   (5)硝酸银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研究小组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和气体B发生反应: A(s)+2B(g)?D(g)+E(g)△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B 2.00 1.36 1.00 1.00 1.20 1.20 D 0 0.32 0.50 0.50 0.60 0.60 E 0 0.32 0.50 0.50 0.60 0.60 (1)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B       b.加入一定量的固体A c.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同时加入0.2molB、0.1molD、0.1molE (3)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当向该容器中加入1.60molB、0.20molD、0.20molE和n molA,达到平衡后,与表格中20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时,则投入固体A的物质的量n应不少于      mol. (4)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T1不变,各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为:n(A)=1.0mol,n(B)=3.0mol,n(D)=amol,n(E)=0mol,达到平衡后,n(E)=0.50mol,则a=      . (5)若该密闭容器绝热,实验测得B的转化率B%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Q     0  (填<、>、=),c点v(正)    v(逆)    (填<、>、=). 参考答案: (1)0.25; (2)ad; (3)0.3; (4)1.5; (5)<;=.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之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 (2)由图可知反应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增加; (3)由提供的数据可知,与表格中20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时,所以生成D、E的量为0.5﹣0.2=0.3mol,A的量要够转化所以A的量不小于0.3mol; (4)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来求a的值; (5)最高点达平衡状态,温度升高B的转化率减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1)由表可知40分钟达平衡状态,所以K==0.25,故答案为:0.25; (2)由图可知反应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增加,可能增大反应物B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反应物和生成的物质的量都增加,或按变化量同时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故选:ad; (3)由提供的数据可知,与表格中20分钟时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时,所以生成D、E的量为0.5﹣0.2=0.3mol,A的量要够转化所以A的量不小于0.3mol, 故答案为: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