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张庄子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市张庄子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C.测交后的有色籽粒玉米植株若自交则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参考答案: C 2. 图一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二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三是噬菌体中由a、b和c构成的化合物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细胞代谢正常,则图一中的甲化合物是水 B. 若细胞完全脱水,则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图二中的a C. 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图三中的a和b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常代谢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则图一中的甲表示水,A正确;图二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元素,而脱水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即图二中的b,B正确;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图三中的a磷酸和b核糖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下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 (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________,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来判断。 (3)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里蔗糖与可溶性还原糖含量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             。 (4)种子成熟时,淀粉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装加入2ml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______,然后加入等量的_______,如果出现            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参考答案: (1)淀粉    (2)斐林试剂  砖红色的深浅    (3)相同 (4)磷酸化酶溶液2ml(等量)已知蛋白质液(豆浆、蛋清)双缩脲试剂  紫色 4. —种除草剂能破坏某双子叶植物细胞的生物膜从而干扰其代谢反应,施用该除草剂可直接影响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A. 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 水的光解 C. C3化合物的固定    D. 多肽链的合成 参考答案: B 基因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与生物膜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C3化合物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与生物膜无关,C错误;多肽链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而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5.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a、b、c表示现代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其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C.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参考答案: D 略 6.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中的氧和氢分别来自(  ) A.氨基、羧基和羧基  B.R基、氨基和羧基   C.羧基、氨基  D.羧基、氨基和羧基 参考答案: C 7. (02全国卷)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参考答案: 答案:D 8.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千人基因组计划旨在对全球各地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基因组测序。下列对DNA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分子                              B.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子 C.含DNA的原核细胞不会同时含RNA       D.细菌细胞中的DNA都分布在拟核中 参考答案: B 9.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物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使蛋白原形成糖蛋白,则此药物可能作用于下列结构中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参考答案: B 10.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参考答案: C 11. 关于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等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 参考答案: C 12. 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过程如图所示,认读mRNA上遗传密码的是 A. 核糖体    B. tRNA    C. 反密码子    D. 氨基酸 参考答案: A 在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认读mRNA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再由对应的tRNA转运,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3.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示意图,则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参考答案: C 14. 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果醋或腐乳时,所需控制的温度都是相同的 B.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C.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自下而上随着豆腐块加高逐渐减少用盐量 D.装置乙中b为排气品,c为充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参考答案: B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本题是对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的考查,回忆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原理、菌种、菌种的代谢特点和发酵条件,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果醋的制作是以果酒作原料用醋酸杆菌有氧发酵得到的.在腐乳的制作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一直需氧. 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一定湿度. 3、图示为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a为出料口,b为通气口,c为排气口.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解答】解:A、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8~25℃,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30~35℃,制作腐乳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18℃,A错误; B、制作果酒时选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醋时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正确; C、利用甲装置进行腐乳制作时,自下而上随着豆腐块加高逐渐增加用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错误; D、装置乙中b为充气口,c为排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D错误. 15. 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例 体现的原理 A 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 不过度放牧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D 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 协调与平衡原理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分析】 生态工程的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性与工程学原理等。 【详解】将单一树种改为混合林,增加了生物种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原理,A正确;合理放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林业工程考虑种树、又兼顾居民的生活,既在经济、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错误;引进物种需要适应环境,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故选C。   16. 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两株植物(同种)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乙图中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图甲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D点和G点 C.DE段与EF段相比,光合作用较慢的是DE段 D.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下降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解析:DE段与EF段相比,光合作用较慢的是EF段,是由于中午温度高,植物叶片气孔关闭,吸收的CO2少,暗反应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减慢。 【思路点拨】根据不同时间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结合乙图分析。 17.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     B.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基本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参考答案: D 18.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桦尺蠖与环境、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共同进化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自然状态下植物甲在3月份开花,植物乙在10月份开花,说明二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进化思想;生物的进化.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