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复习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试卷复习试卷复习 20222022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模拟检测试卷学能力能力模拟检测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8080 题)题)1、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 l869 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 18 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 IA 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答案】C 2、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C 3、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答案】A 4、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A 5、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B.探究的环节 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答案】C 6、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 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 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 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答案】C 7、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情谊类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技能性知识【答案】C 8、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D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 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D 10、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分组原则是()。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C.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答案】A 1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C 12、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 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 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答案】B 13、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实验者 B.实验手段 C.实验对象 D.实验环境【答案】D 14、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 B.实验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人【答案】A 15、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 B.讲解法 C.讲演法 D.谈话法【答案】C 16、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分析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类比法【答案】B 17、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答案】D 18、()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 B.演示和展示 C.展示和板书 D.演示和提问【答案】B 19、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氨基丙酸与 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 2 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答案】A 2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20?mLKMnO4 溶液 B.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 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答案】C 21、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是()。A.社会导入 B.实验导入 C.旧知导入 D.问题导入【答案】B 22、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 1、化学 2 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D 23、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活动属于()。A.科学探究 B.社会调查 C.角色扮演 D.小组讨论【答案】C 24、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基态原子有 2 个未成对电子,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2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 2 种元素,W 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R 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B.Z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 W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低 C.Z 的单质可以在 X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R 的强【答案】C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答案】C 26、下列属于“化学 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答案】C 27、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沟通能力【答案】B 28、在化学课堂上,刘老师经常运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形成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这里刘老师主要运用的调控是()。A.课堂环境调控 B.教学语言调控 C.注意调控 D.教学机智调控【答案】B 29、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A.B.C.D.【答案】D 3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 DH 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B 31、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答案】C 3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法 D.启发法【答案】C 3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 12mol/L 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答案】D 34、化学变化过程中有的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 B.AgBr 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呈银白色 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溶液几乎无色 D.紫色石蕊溶液通人 SO2,溶液最终变成无色【答案】C 35、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答案】D 36、短周期元素 A、B、C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 与 C 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A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 与 C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 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 C 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 的氧化物的熔点比 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答案】C 37、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的表述,正确的是()。A.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C.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答案】B 38、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C 39、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方法不同 D.要求不同【答案】B 40、2018 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答案】B 4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答案】B 4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答案】B 43、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