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武宣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武宣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项操作中,产生“先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④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略 2. 可逆反应:2A(g)+B(g)    2C(g)在温度分别为T1、T2,压强分别为p1、p2条件下测得C的体积分数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2<p1,逆反应放热      B. p2>p1,正反应放热    C. p2>p1,正反应吸热      D. p2<p1,逆反应吸热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键在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B.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C.阴极射线、a粒子散射实验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D.铁在NaOH 和 NaNO2混合溶液中发蓝、发黑,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可防止钢铁腐蚀。 参考答案: C 略 4.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 .3 molA 、0 .1 mol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 t1阶段 c ( B)未画出]。附图乙为 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 ~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t1=15 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2mol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而此过程吸收热量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ΔH=+100akJ·mol-1  参考答案: D 5. 在一定条件下,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参考答案: B 6. 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参考答案: C 略 7. 向浓度均为1mol/L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在整个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 A.OH-+ H+═ H2O                   B.OH-+ CO32-+ 2H+═ HCO3- + H2O  C.OH-+ CO32-+3H+═ CO2↑+ 2H2O     D.2OH-+ CO32-+ 4H+═ CO2 ↑+ 3H2O     参考答案: D 8. 实验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下列过程,Fe3+在PH=5时已完全沉淀,其分析错误的是(     )                                   A.若要用实验测定所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数目要用到坩埚和坩埚钳。     B.利用Cu(OH)2替代CuO也可调试溶液pH不影响实验结果;     C.洗涤晶体:向滤出晶体的漏斗中加少量水浸没晶体,自然流下,重复2-3次;     D.用18mol/L浓硫酸配制溶解所用4mol/L的稀硫酸,玻璃仪器一般只有3种; 参考答案: D 略 9. 某温度下,W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固体反应,该固体增重也是Wg,符合此要求的是        ①H2       ②CO      ③CO、H2混合气         ④HCHO        ⑤CH3COOH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    参考答案: D 略 1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    B.7.8g Na2S 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 NA C.足量的Cu与含有0.2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可生成SO2 为0.1 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参考答案: B 略 11. 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则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        A.一定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C.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参考答案: B 略 12.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甲、乙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丙、 丁、戊是由W、X、Y、Z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W B. W和X形成的化合物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C.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 参考答案: B 【详解】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丙、丁、戊是由W、X、Y、Z 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考虑丁为H2O,可推知W为氢元素。甲、乙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其中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甲与乙化合生成丙,丙于水反应生成戊,戊为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L-1戊溶液的pH大于2,戊溶液为弱酸,应是Al2S3与水反应生成H2S与Al(OH)3;故丙为Al2S3、戊为H2S、己为Al(OH)3,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氧元素、Y为Al、Z为硫元素,故甲为O2、乙为硫单质。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有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 Y(A)> Z(S)> X(O)> W(H),选项A错误; B、W和X形成的化合物H2O2既含有极性键也含有非极性键,选项B正确; C、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4为强酸,H2SO3为弱酸,选项C错误; D、非金属性Z(S)<X(O),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2O,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3. 由短周期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和Y可能位于同一周期,也可能位于不同周期     B.X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C.X和Y一定位于不同主族 D.化合物溶于水,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参考答案: C 14. (08上海卢湾区期末)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  A.氯气、溴单质、碘单质               B.金属钠、金属镁、金属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参考答案: 答案;D 15. 下列实验或操作合理的是 A.制氨气      B.蒸发、结晶         C.萃取碘   D.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 参考答案: A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分)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称取铁钉(碳素钢)12.0g放入3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是否含有Fe2+,应选择加入的试剂为____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672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到干燥固体4.66g。据此推知气体Y    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     。(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Ba—137)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CO2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2)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                    _。 (3)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              。 (4)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CO2的实验现象                   。 (5)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参考答案: (15分)(1)①d (1分)    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2) C+H2SO4(浓)  CO2↑+SO2↑+2H2O(3分)        (3)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3分)        (4)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分)        (5)E中固体由黑变红和F中固体由白变蓝(3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盐酸利多卡因(F)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反应①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同分异构体种类很多,符合以下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①属于苯的衍生物,苯环上共有三个取代基; 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CO2气体。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在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 (6)ClCH2COCl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7)NH(C2H5)2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_________组峰,峰面积比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间二甲苯    (2)浓硝酸/浓硫酸   加热 (3)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