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校补(jiào)       揩油(kāi)          臂膀(bèi)        铁杆(gān) B.菩萨(sà)          门框(kuàng)       派遣(qián)       挪动(nuó) C.鞠躬(jū)          招揽(lǎn)          沉淀(diàn)       挣扎(zhá) D.红晕(yūn)        炼钢(liàn)        紧绷(bēng)       赤裸(luǒ)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澎拜          喷涌          钥匙          金柝 B.忏悔          喧闹          奔弛          默契 C.狂澜          祈祷          丰饶          屏嶂 D.踱步          泛滥          骏马          肃静 3、下列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大街上没有一个行人,真是万人空巷啊! B.这次考试成绩差强人意,但对小林来说也许是好事,经受这一次挫折,他肯定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C.假日的海南,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深夜了,大街上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D.遇到问题,他总喜欢寻根究底,倘若不问个水落石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①“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②“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转转不已                  已:停止 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 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最苦与最乐》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苦”与“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B.第一段中,作者先否定了一些关于“最苦”的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C.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讲尽责任的快乐,再从正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下列与文中的“最乐”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狄更斯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C.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D.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歌德 3.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歌理解。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_____,这是一首 _____诗。(体裁) (2)下列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 C.“割”写出泰山的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三   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 (2)第②句啰唆,应改为:______ (3)第③处标点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认真地观察生活,体会其中的意义和乐趣,这就是“品味”。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都会使你有所领悟。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细心去品味,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义;就会发现自然景物也蕴涵着人生道理,一书一文都会使你获得享受或启迪…… 请你以“品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