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职业中学川北分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职业中学川北分校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内质网是原核细胞内多种生物膜相互转化的桥梁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参考答案: C 2. 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的依据是(   ) A. 有无膜结构 B. 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 是否含有色素 D. 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参考答案: A 3. 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每月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图,图乙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1 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破坏使CO2消耗少 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二中甲所示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图二中丙所代表的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参考答案: C 图一所示CO2浓度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 。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流动。 4. 右图是单列射线切面图。这是什么切面?     A.横切面      B.切向切面    C.径向切面 参考答案: C 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都分布在染色体上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照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DNA分子 参考答案: D 6. (05上海卷)右图是某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示意图。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测交后代中绝大多数个体为aaBbEe、Aabbee,极少数为AaBbee、aabbEe。若图中染色体上的编号1是基因A的位置,则基因a、b、B的位置依次为       A、4,2,14                  B、13,15,3        C、13,3,15                 D、16,2,15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测交是让AaBbEe个与纯隐性个体aabbee杂交。纯隐性个体aabbee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类型:abe,由此可推测出AaBbEe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较多的配子是aBE、Abe,较少的配子是Abe 、abE。由此可判断aBE、Abe是边锁在一起,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交换的是B与b,而且距着丝点越远发生交换的概率越大。基因a位于与基因A相对应的另一条染色体上的13与16的位置,基因b应位于3或5上,B位于15或16上。 7. 图甲为某果蝇染色体上与白眼基因S有关的示意图,图乙为该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果蝇体细胞中可能没有与S基因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B. 图乙与图甲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C. 由图乙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可能不同 D. 基因S若发生图乙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的结合位点在图甲的Ⅰ区段 参考答案: D 果蝇白眼S基因属于伴X隐性遗传,雄性体细胞中没有与S基因相对应的等位基因,A正确;图2表示转录,与图1中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B正确;由图2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不同,C正确;S基因若发生图2过程,催化该过程酶的结合位点在图1的Ⅱ区段的上游,D错误。 【点睛】分析图2,确定图2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为转录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巨胚稻因胚的增大而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Ge、ge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科学家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数据: 组别 纯种亲本组合 观测粒数 F1平均胚重(mg) F1平均粒重(mg) 甲 巨胚×巨胚 30 0.92 19.47 乙 正常胚×正常胚 30 0.47 21.84 丙 正常胚♀×巨胚♂ 30 0.47 21.30 丁 巨胚♀×正常胚♂ 30 0.48 21.37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1)上述一对相对性状中,巨胚为________性状。 (2)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和文字加以说明。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图解(4分):   文字说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隐性  (2)同意第二种观点 遗传图解:(4分) 文字说明(2分):采用正交和反交,不论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本是巨胚(gege)还是正常胚(GeGe),F1基因型都为Gege,都表现为正常胚。说明第二种观点正确(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9.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完成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题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①②③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   B.高等哺乳动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 卵裂期桑椹胚_囊胚期原肠胚期_幼体   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囊胚期或桑椹胚胚胎进行 参考答案: B 10. 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人们拥有一个遗传变异,能快速代谢砒霜这种剧毒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第斯山脉特殊的环境产生了能快速分解砒霜这个变异 B.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生物只要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就能遗传给后代 D. 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结构的改变引起的 参考答案: B A.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有选择作用,适应环境的变异会保留并遗传给后代,A错误; 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如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可遗传变异,则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中基因结构没有改变,只有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错误; 答案选B。 11.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参考答案: D 12. 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随血液运至垂体并进入细胞促进相关物质合成 B.图中抗体作用的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相同 C.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代谢增强 D.Graves病患者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高 参考答案: 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由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人自身具有B激素的抗体,应该是自身免疫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A、激素A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垂体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促进激素B的分泌,不进入细胞内,A错误; B、图中抗体与激素B因空间结构相似,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错误; C、根据试题的分析,可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大量分泌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C正确; D、Graves病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激素A和激素B含量比健康人的低,D错误. 故选:C.   13. 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竞争 B. 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 C. 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 D. 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千岛湖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初级消费者是浮游动物、鲢鱼和鳙鱼,次级消费者是银鱼、鲢鱼和鳙鱼,最高级消费者是鳡鱼,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一部分,结合题干所给的柱状图,对所给选项进行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由题干可知银鱼、鲢鱼和鳙鱼在以浮游动物为食物中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促进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正确;由图可知,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错误。 【点睛】从题干中梳理出相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请回答下列小题。 14. 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