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博文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博文实验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 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各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为37的是 参考答案: B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合成氨工业选择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硫酸工业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图为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极不能使用同种电极材料 B. 工作时,a极的电势低于b极的电势 C.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 COO-+4H2O-8e-=2HCO3-+9H+ 参考答案: D 【分析】 图中连接负载(用电器)的装置为原电池,根据电极上的物质变化,判断得或失电子、电极名称, 写出电极反应式。应用原电池原理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详解】A项:电极a、b上发生的反应不同,因而两极间形成电势差,故电极材料可同可异,A项错误; B项:工作时,电极b上CH3COO-→HCO3-,碳元素从平均0价失电子升至+4 价,电极b是原电池的负极,则电极a是电池的正极,a极的电势高于b极的电势,B项错误; C项:电极a(正极)电极反应为+H++2e- → +Cl-,正极每得到2mol电子时,为使溶液电中性,必有2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a极溶液,同时电极反应消耗1molH+。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极区溶液中H+浓度增大,pH减小,C项错误; D项:据图中物质转化,考虑到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关系,电极b(负极)反应为CH3 COO-+4H2O-8e-=2HCO3-+9H+,D项正确。 本题选D。 【点睛】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氢离子)通过。一定时间内,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质子的物质的量,必须使质子交换膜两侧的溶液呈电中性。 5. 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参考答案: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Al2O3+N2+3C2AlN+3C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3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2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Al2O3+N2+3C2AlN+3CO,该反应中,氧化剂为氮气,还原剂是碳,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0价降低到反应后的﹣3价,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故B正确;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C错误; D、氮化铝的摩尔质量是41g/mol,单位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和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 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环中碳碳键均相同  ③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④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⑤苯的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⑥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 B 略 7.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参考答案: B 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实质为Fe与H+反应,A、加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不选;B、改用98%的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不生成氢气,不能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且常温下钝化,B选;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铁置换出铜,构成铁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不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D不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常见的外界因素即可解答,注意B选项为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 8.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0.1mol/LNH4Cl溶液与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碱性溶液中: c(Cl-)>c(NH4+)>c(Na+)>c(OH-)>c(H+) B.等物质的量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 c(HClO)+c(ClO-)=c(HCO3-)+c(H2CO3)+c(CO32-) C.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等体积混合:c(M+)=c(A-)>c(OH-)=c(H+) 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c(Na+)+c(H+)=c(OH-)+c(HA-)+c(A2-) 参考答案: AB 略 9. FeO、Fe3O4广泛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已知:①H2O(g)+3FeO===Fe3O4+H2(g) ②2Fe3O46FeO+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Fe元素被氧化,反应②中Fe元素被还原 B. 反应①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C. 反应②中Fe3O4仅被氧化 D. 反应①②中FeO都体现了还原性 参考答案: A 反应①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②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正确;反应①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是氧化剂,故B错误;反应②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Fe3O4被还原,故C错误;反应①中FeO体现了还原性,反应②中FeO是生成物,故D错误。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10. 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鸡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后析出白色沉淀 C.淀粉溶液中加碘水变蓝      D.棉花织品和羊毛织品:分别灼烧闻气味 参考答案: B 略 11. 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B.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C.1 mol气态水比1 mol液态水所含的分子数多  D.3 mol O2 与2 mol H2O中原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D 略 12.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2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 参考答案: C 略 13.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1kPa、4℃时,18mL水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NA B. 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Na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的Cl原子数目为2NA 参考答案: D A、101kPa、4℃时,水为液态,18 mL水的质量为18g,物质的量为1mol,则分子数为NA,故A正确;B、1 mol Na与O2反应,Na肯定变成Na+,1 mol钠失去1 mol电子,即NA个电子,故B正确;C、从原子的角度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只有氧原子,O原子的质量就是32g,即含有2mol氧原子,数目为2NA,故C正确;D、标况下CCl4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体积,故D错误。故选D。 14. 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 B.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C.相邻的同系物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D.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有规律的变化 参考答案: B 【考点】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为有机物. 【解答】解:A、同系物分子式通式相同,故A正确; B、同系物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如甲烷、乙烷、丙烷是烷烃的同系物,但它们的最简式分别为CH4、CH3、C3H8,故B错误; C、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故C正确; D、同系物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并且其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合理的是 A. 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铁和钠 B. 用NaOH溶液能一次鉴别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溶液 C.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 济解→过滤→蒸馏 D. 量取16.80mLNa2CO3溶液可选用规格为20mL的量筒 参考答案: B A. 因为钠金属性活泼,只能用电解熔融盐法,故A错;B因为Mg2++OH-=Mg(OH)2↓为白色沉淀,Cu2++ OH-=Cu(OH)2↓为蓝色沉淀;Na+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B正确;C. 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可溶物的操作步骤: 济解→过滤→结晶,故C错;量取16.80mLNa2CO3溶液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碱性滴定管,故D错;本题的正确答案: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20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 mol· L-1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 A.用30mL水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