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铁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铁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8年10月以后,北京小汽车仍将按车牌号限时行弛,提倡公民坐公交车,这体现了世界能源危机,符合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B.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华裔科学家钱永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三人,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国际间也要注重科技合作、科技继承与创新。 C.08年6月1日(农历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我国开始实施 “限塑令”,在商场购物,顾客所要塑料袋需付费使用,目的是刺激货币流通,应对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 D.三聚氰胺(C3N6H6)俗称“伪蛋白”、“蛋白精”,加入到奶粉中,目的是提高含氮量,即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口感舒适,便于饮用。 参考答案: B 2. 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少量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参考答案: D 略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0g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7NA B.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CO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2NA C. 1L浓度为1mol/L的H2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 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1mol 氯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参考答案: D A、30 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乙烷中含有6个极性共价键,故1mol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6NA,选项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CO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N= NA=NA=NA,选项B错误;C、在双氧水溶液中,除了双氧水外,水分子也含有氧原子,故1 L浓度为1 mol·L-1的 H2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选项C错误;D、MnO2和浓盐酸反应时,氯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1 mol氯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注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与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的关系区别,为易错点。 4. 甲、乙、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甲不可能是    A.NH4C1    B.Al2O3    C.SiO2    D.CO2 参考答案: A 5. (2013?重庆模拟)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4mL 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1mol/L H2C2O4溶液2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0.1mol/L H2C2O4溶液 4mL,记录褪色时间 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1mL 0.2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Mg(OH)2>Fe(OH)3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S>C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加入不同体积的草酸,溶液体积不同,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的浓度都不同; B.根据CO32﹣+H2O?HCO3﹣+OH﹣,结合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NaOH过量,不能证明溶解性大小; D.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解答: 解:A.加入不同体积的草酸,溶液体积不同,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的浓度都不同,比较草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高锰酸钾的浓度应相同,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证明存在平衡,故B正确; C.NaOH过量,不能证明溶解性大小,故C错误; D.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可说明酸性H2SO3>H2CO3,但不能证明非金属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要具有较强的评价能力. 6. (2011?天津)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 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参考答案: B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 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单质的熔沸点来解答. 解答: 解:A、因铯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错;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对; 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 D、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常见主族元素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就可能做错,但难度不大. 7. 物质的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也是化工生产及物质制备中的主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选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然后将两层液体分开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NH4)2SO4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油脂的提纯中,可将油脂加入浓NaOH溶液中加热,然后过滤,滤出的溶液即为较纯的油脂        D.甘蔗是制备蔗糖的主要原料,榨出的甘蔗汁因含色素而呈棕黄色,在制取蔗糖前应先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过滤、蒸发结晶,即得较纯的蔗糖 参考答案: 答案:C 8.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X                         Z     W                                                                           A.可在灰色区域“甲”中寻找催化剂 B.原子半径: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B. 简单离子半径:X>W C. 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参考答案: B 【分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A.Z、W的单质分别为氯气、氟气,二者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氯气较大,则氯气的沸点较高,即单质的沸点:Z>W,故A正确;B.X为Na、W为F,二者的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Na的核电荷数较大,则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小,即简单离子半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