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五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用Zn、Cu片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     溶液中H2SO4 的物质的量减少 D.     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C 2. 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可发生加成反应;  ③可溶于水;   ④可溶于苯中; ⑤能与浓硝酸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参考答案: C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苯乙烯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则具备苯和烯烃的化学性质,且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①正确; ②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则可发生加聚反应,故②正确; ③根据相似相溶可知,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故③错误; ④根据相似相溶可知,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可溶于苯中,故④正确; ⑤ 中含有碳含有苯环,可发生取代反应,故⑤正确; ⑥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且苯环中的C原子与乙烯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则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苯乙烯的性质,熟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学会利用苯和乙烯的性质来解答,难度不大.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周期表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 位于IA的元素与位于VIIA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D 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选项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从 IIIB到 IIB族10个纵行包括副族元素和第ⅤⅢ族,为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选项B正确;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选项C正确;D、位于IA的元素的氢元素与位于VIIA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氢化物都是共价化合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D。 4. 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不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A.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 B.将乙酸铅、硫酸铵溶液分别加入鸡蛋白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 C.在苯、已烯中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溴水层的颜色均变浅或褪去 D.乙酸钠、苯酚钠、乙醇钠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参考答案: BC 略 5. 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参考答案: B 6. 某炔烃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结构为,该炔烃可能的结构有  (  ) A.1种           B.2种            C. 3种          D.4种 参考答案: A 略 7. 下列常见化合物的溶液中,滴入足量氨水最后仍为澄清溶液的是 A.硫酸镁     B.氯化铁     C.氯化锌     D.氯化铜 参考答案: CD 0.4mol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O和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1.0mol       B.1.2mol           C.0.3mol          D.1.6mol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适当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 B.人体缺乏维生素D易引起夜盲症 C.相对于各成分金属说,合金的熔点更高,硬度更大 D.柠檬酸在体内可以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柠檬是酸性食物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适当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A正确;B.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B错误;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C错误;D.柠檬中的柠檬酸及其钾盐,在体内被彻底氧化,柠檬酸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剩下碱性的钾盐。因此,这类具有酸性的食物是碱性食物,D错误;选A。 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常识。 10. 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参考答案: C 略 11. 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 C.10(b-a) mol/L                 D.10(b-2a)mol/L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和乙醇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C. 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D.蛋白质和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A 略 13.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略 14. (双选)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 B.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 C. 所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 VIII族 D.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参考答案: A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元素周期表中含7个周期、16个族,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 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列,16个族; C、第ⅢB族元素种类最多; D、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七个横行,所以共有七个周期,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列,16个族,其中第ⅤⅢ族是三列,故B错误; C、第ⅢB族元素种类最多,含有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15种,故C错误; D、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所以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学习中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 15. 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间是非极性键        B.甲烷分子是空间三角锥结构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                    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完全等同的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工业上制取 硝酸钾就是利用了该原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是    (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 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  (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 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2.从右图曲线中可以分析得到KNO3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 3.请填写空白。 步骤 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等   ①   溶解 取20克NaNO3和17克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 NaNO3和KCl溶于水后产生四种离子,这四种离子可能组成四种物质     、       、     、     。这四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特点                             ② 蒸发 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 有            晶体析出。 ③   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 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 ④ 冷却 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有       晶体析出。尚有少量的   析出。 ⑤   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 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1)   ⑥   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称量为m2) ⑦   检验 分别取⑤、⑥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d1mol/l的HNO3和2d0.1mol/l的AgNO3 可观察到⑤、⑥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1)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Cl-的目的是                                          。结合⑤、⑥步实验得到的产品质量,计算初产品的纯度为         。(不考虑损失) (2)步骤③过滤使用了保温漏斗,用图所示装置,其主要作用是           (3)步骤③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                                   这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                                           (4)玻璃棒在实验中一般有如下三种用途:搅拌、引流和蘸取溶液,上述实验步骤中一般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参考答案: 1.     D 2.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明显,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够明显 3.     步骤 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等   ①     NaNO3、KCl、KNO3、NaCl, 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②     NaCl晶体析出 ③ 热过滤   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KNO3 ④     有  KNO3 晶体析出。尚有少量的 NaCl 析出。 ⑤ 减压过滤       ⑥ 重结晶     ⑦   步骤⑤得到的产品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⑥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