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中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忏悔       咄嗦       萋萋       轰轰烈烈 B.服侍       幼稚       颤抖       垂垂暮老 C.瞬息       幽寂       退尽       祸不单行 D.缈小       孱头       灼灼       忍俊不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B.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了。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为人师表者,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求之地中          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        自钱孔入        自始至终 C.香远益清        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D.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特殊称谓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翻译:(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理解:这个语句描绘了莲花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独立不移、保持清白操守的高洁形象。 【乙】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理解:这个语句其实是说像陶渊明这样的真隐士太少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成为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之人的想法。 3.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阅读下文,结合文意说说《爱莲说》和《松喻》各是怎样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 松喻 王踔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②其枝,缚其节③,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④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⑤油岭⑥之间,干⑦青云,凌碧霄,矫矫⑧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⑨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注: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屈]使……弯曲③[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④偃[(yăn)盖]车盖或伞盖。⑤[夫(fú)]代词,那些。⑥[岫(xiù)岭]山峰。⑦[干]冲。⑧[矫矫]威武的样子。⑨[去]距离,差距。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打电话 [台湾]爱亚 第二节课下课了,许多人都抢着到学校门口唯一的公用电话前排队,打电话回家请妈妈送忘记带的簿本、忘记带的毛笔、忘记带的牛奶钱…… 一年级的教室就在电话旁。小小个子的一年级新生黄子云常望着打电话的队伍发呆,他多么羡慕别人打电话,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能够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学校置放的、方便低年级学生打电话的矮木箱…… 这天,黄子云下定决心,他要打电话给妈妈。然而,上课钟终于响起。前边的人放弃了电话,黄子云便一步抢先,踏上木箱,A_______发现没人注意他,于是抖颤着手,拨了电话。 “妈妈,是我,我是云云……” “妈妈,我上一节课数学又考了一百分,老师送我一颗星,全班只有四个人考一百呢……” “上课了,赶快回教室!”一个高年级的学生由他身旁走过,大声B_________着他。 “妈妈!我要上课去了,妈妈!早上我很乖,我每天自己穿制服、自己冲牛奶、自己烤面包,还帮爸爸忙,中午我去楼下张伯伯的小吃店吃米粉汤,还有切油豆腐,有的时候买一粒肉粽……” 不知怎么,黄子云清了下鼻子,再说话时声嗓变了腔: “妈妈!我,我想你,好想好想你,我不要上学,我要跟你一起,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为什么还不回家?你在哪里?妈妈……” 黄子云伸手拭泪,挂了电话,话筒挂上的一刹那,有女子语音自话筒中传来:“下面音响十点三十二分十秒……” 黄子云离开电话,让清清的鼻涕水凝在小小的手背上。 1.在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A、B二处的横线上。 左顾右盼   催促     流连忘返     呼唤       犹豫不决     督促 2.第2段中,黄子云为什么羡慕别人打电话? 3.黄子云电话中与“妈妈”交谈的内容与别的孩子有何不同?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原因。 4.黄子云挂上电话的一刹那,女子的报时话音暗示了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读诗入境,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游山西村的情境。我们跟随诗人来到风光秀美的山西村,面对村民盛情款待,诗人______(填写诗人情感)。诗人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向村民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走来的所见所感。诗人与村民拉起家常,由衷地赞美_____________(写主谓短语)。月上东山,诗人不舍地向村民告辞,设想重游之日,表达向往与赞叹之情。 2.这首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你解释这句诗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A.结构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到,往 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E.宾语前置的标志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水陆草木之花(     ) (3)友人惭,下车引之(      ) (4)何陋之有(      )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空中,恼人的乌云不期而至,阳光没有因此停止脚步,而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灿然绚丽了。这一刻,让我们震撼、深思、联想…… 请以“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