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晋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càn)     缘故     淅淅沥沥(lì)     恍然 B.脾性(pí)       缈小     轰轰烈烈(hōng) 一摞 C.颤抖(zhàn)   赤踝     祸不单行(xíng) 懊丧 D.纤纤(qiàn)   花苞     血气方刚(xuè)   苦涩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了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清香的龙井茶。 B.李娜在法网公开赛中夺冠,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喜悦与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C.我躲在季节的角落里,沉醉于文字带给我的温暖。 D.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们看到了志愿者们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爱莲说》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家,宜乎众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       涟:水波 B.香远益清             益:更加 C.亭亭净植             植:植物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凊,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 B.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牡丹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牡丹的喻义,并以牡丹自况。“爱牡丹”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C.这篇文章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D.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何作用? 2.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修辞) (2)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人物描写方法) 4.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根据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现实著称,因此文学界称他的诗为“_______”。 2.《望岳》中“岳”指的是________,诗中的“_______”是它的另一称呼。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有“远望”,也有“近望”“仰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齐鲁大地尚未返青、没有进入春天时的景象。 C.“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山的雄险奇崛,山南山北判若晨昏。 D.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挫折而气馁的蓬勃向上的心胸意气和豪情壮志。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七、作文(共40分) 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探险”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的那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 请你以“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