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程引入课程引入激趣导入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回顾人类社会环境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作用与反作用作用与反作用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 思考:正常情况下自然系统是如何运行的?自然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 思考:图中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 思考: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过其调节能力人类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自然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人类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 思考: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 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 参考答案:1.2.自然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因为自然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的,物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物质和能量来源太阳能自然环境和供给服务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单向流动生物多样性丰富单一系统稳定状态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不具有调节能力,易产生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 1产生机制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系统中的物质能够在无机环境和生命体之间进行循环,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特定状态。人类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人类处置和消纳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也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提供的调节服务。与自然系统相比,人类系统无法完成物质循环过程,因此人类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2 2影响因素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技术水平技术水平 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一、环境问题的产生2 2影响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与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降低舒适感、审美体验等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思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带来的危害。1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如雾霾特点特点1 1雾 霾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人类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诱发多种疾病,如结膜炎、哮喘、气管炎等。1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实例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难降解易在生物体内富集1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 思考: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2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思考:毁林开荒会引起怎样的恶性循环?毁林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2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如,许多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退化的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为了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可能会付出高昂的成本。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日本琵琶湖的污染治理案例日本琵琶湖 1.结合材料说明琵琶湖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说明琵琶湖污染产生的危害?3.结合材料说明日本琵琶湖水污染的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参考答案:1.人口激增,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工业发展,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河流;农业发展,农田退水,农药化肥等的使用。2.水体环境变差,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被污染的河流水变质发臭,影响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人类水源减少,水资源更加短缺;污染物质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3.政府通过修建城市下水道、农村生活排水设施、联合处理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制定鼓励环保型农业政策,与当地农民协商减少50%的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在重点污染行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可再生和再循环使用的产品和材料,降低工业污染;采取多种措施,如疏浚河底污泥、在河流入口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对入湖河流直接净化。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活动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查找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参考答案:1.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低,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出现。2.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使资源的获取与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二、环境问题的危害二、环境问题的危害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自学窗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森创作的科普读物,于1962年出版。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森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寂静的春天(中译本)的封面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近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完成1-3题。1.材料中所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2.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C.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答案及解析】1.C 解析:材料中提到南极半岛气温升高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2.C 解析:全球变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近年来,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完成1-3题。3.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B.C.D.【答案及解析】3.A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而不是下降,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枝提前发芽,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读下面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图中生态问题的叙述,可信的有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B、C两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A.B.C.D.【答案及解析】4.B 解析:图中B、C两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都是土壤侵蚀,其中B区域为山地丘陵地带,生态问题更严重一些;A区域土层薄,土壤侵蚀和森林破坏易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发石漠化。随堂练习随堂练习读下面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南方地区相对严重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活跃的地区A.B.C.D.【答案及解析】5.C 解析:读图可知,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较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区也是人类活动较活跃区,说明人为原因是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