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率(shuài)   选聘(pìnɡ)   深恶痛绝(wù) B.元勋(xūn)       薪金(xīn)     锲而不舍(qiè) C.殷红(yīn)       秩序(zhì)     气冲斗牛(dǒu) D.迭起(diě)       彷徨(pánɡ)   兀兀穷年(w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   肃静   祈祷 B.暄闹     钥匙     浊流 C.戒尺   摩损   胳膊 D.督学     懊悔     蹈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②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⑤思念是人类情感的特写。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①,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②,而括易言之。使赵③不将④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难:驳倒。②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③赵:赵国。④将:使……为将军。 1.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沿河求之 C.其反激之力 D.秦悉坑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阅十余岁    (2)竟不可得    (3)赵括自少时学兵法    (4)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3.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语言简洁,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所以按照他的见解,石兽能被找到。 C.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寺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了他骄傲自大、好为人师的特点。 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意思是在下游找石兽,已经错乱了;在河中间找,不是更错乱吗?其中一个“固”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应,表现了老河兵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己判断的笃定。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5.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骆驼祥子 老舍 【甲】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淌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乙】 对于车座儿,他绝对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讲到胡同口“上”,而教他拉到胡同口“里”,没那个事!座儿瞪眼,祥子的眼瞪得更大。他晓得那些穿洋服的先生们是多么怕脏了衣裳。他早预备好了:说翻了,过去就是一把,抓住他们五六十块钱一身的洋服的袖子,至少给他们印个大黑手印!赠给他们这么个手印儿,还得照样的给钱…… 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车只是辆车,拉着它呢,可以挣出嚼谷与车份便算完结了一切;不拉着它呢,便不用交车份,那么只要手里有够吃一天的钱,就无须往外拉它。人与车的关系不过如此。自然,他还不肯故意的损伤了人家的车,可是也不便分外用心的给保护着。……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祥子完全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 1.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 (1)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2)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2.甲、乙两文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全书来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的含义。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明孝义】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 例句: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 七、作文(共40分)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对人生意义全新的深刻理性认识。请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食物,表达对人生意义的认识。 【课文片段在线】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写法分析】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这与经历生死迷、手足情的作者何其相似。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由花到人,心情豁然开朗。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描述事物的特点时,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的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借物要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写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