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难(jié)     狡黠(jí)     吹毛求疵(cī) B.色挠(náo)     缟素(gǎo)   以头抢地(qiǎng) C.曳屣(xǐ)       叱咄(chì)   文采藻饰(zǎo) D.阐证(chǎn)   涉猎(shè)   味同嚼蜡(jué)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睿智     宽宥     贸然     富丽堂皇 B.琉璃     游弋     恪守     断章取意 C.禅师     园满     征引     郴郴有礼 D.埃及     凌驾     栖息     鸠占雀巢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4、【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 B.鄂州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D.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酿泉为酒               为忠善者        一分为二       见义勇为 B.杂然而前陈           陈情言事        新陈代谢       慷慨陈词 C.从太守游               战则请从        从容不迫       从心所欲 D.游人去而禽鸟乐     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宴席非常丰盛,来来往往的滁州人都来向太守敬酒,所以太守喝醉了。 【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理解:太守 “醉”时既能感受到“禽鸟之乐”,又能与游人同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 3.“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这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欧阳修、范仲淹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麟州新罹大寇①,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寨,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②其税,罢榷酤③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节选自《宋史》) 【材料二】 东坡为钱塘县时,民有诉扇肆④负钱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事笔⑤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竞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节选自陈宾《桃源手听》) 注:①[麟州新罹大寇]麟州,地名。罹大寇,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②[蠲(juān)]免除,除去。③[榷酤(quègū)]官府对酒的专卖制度。④[肆]商店。⑤[判事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 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著小校去监房里睡。 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吴用劝道:“兄长既设此会,人皆欢乐饮酒,他是粗卤的人一时醉后冲撞,何必挂怀,且陪众兄弟尽此一乐。”宋江道:“我在江州醉后,误吟了反诗,得他气力来,今日又作《满江红》词,险些儿坏了他性命!早是得众兄弟谏救了。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潜然泪下。”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B 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杀怎得乾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席散各回本寨。 (节选自《水浒传》第71回) 以下为师生就《水浒传》中“招安”话题展开的对话,假设你是学生,根据提示,补写对话。 1.师:梁山聚义靠的是兄弟一心,上下团结。但“招安”一事却在众兄弟中引起很大分歧,选文中A、B都是极力反对招安的,根据他们的语言特点及其在原著中的性格特征,你可判断A和B分别是谁吗? 生:①我判断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选文中武松为什么说,招安会“冷了弟兄们的心”?请联系好汉们上梁山的经历来谈。 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在劝说武松的话语中,宋江提到“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该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改邪归正”? 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对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一直以来人们争议不断,有人认可,有人反对,读完小说,你持何种观点?请结合选文及全书的相关内容简述理由。 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生动地写出了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那种纯真无知而又故作深沉的情状。 B.下片笔锋一转,“而今识尽愁滋味”,一个“尽”字可见作者命运多舛,满腹愁苦。 C.下片“欲说还休”重复使用,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心情。 D.“却道天凉好个秋”说明作者经济贫困,缺衣少穿,以致于倍感秋天气温之低,度日艰难。 2.读古诗有时候也需要顾名思义的猜测,如果说“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一种“闲愁”的话,你觉得下列诗句中也可能是“闲愁”的一项是(     ) A.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 B.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D.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温庭筠)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孤独之旅》,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联想和想象,试写杜小康把第一颗鸭蛋交给父亲后坐在船上的心理活动。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相信你有过把自己铸造成器的种种努力,一定也见过同样专心致志铸造自己的同道。回顾过往,你一定有不少联想与思考。 题目: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体(诗歌除外)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