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í)                    暂时(zàn)                    绿釉(yòu)             俯瞰(kàn) B.差使(chāi)             凋谢(diāo)                    鲜腴(yú)             秀颀(jīn) C.马褂(guà)             鸡(zōng)             飓风(jù)             惆怅(zhōu) D.耸立(sǒng)             濒临(pín)                    密匝匝(zā)             蹒跚(pán) 2、下列语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B.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C.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 D.她永远记得看萤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B.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C.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地存在。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月色入户,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黄州守居①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断崖壁立,江水深碧。遇风浪静,辄乘小舟至其下。含舟登岸,入徐公洞。非有洞穴也,但山崎深邃耳。 《图经》 云是徐邈。不知何时人,非魏之徐邈也。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既数游,得二百七十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②。又得一古铜盆,注水粲然。有一枚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改动) 【注释】①守居:即苏轼的住所。②芡实:为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 ③既数游: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但山崎深邃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B.《图经》云是徐邈       斯是陋室(《陌室铭》) C.以为群石之长             可以为师矣(《论语》) D.舍舟登岸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得 二 百 七 十 枚 大 者 如 枣 栗 小 者 如 芡 实 (5)【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月光和石头什么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1.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 2.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 3.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 【1】( )【2】( ) 4.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5.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与李清照的《渔家傲》,完成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龟虽寿》《渔家傲》都是千古名篇,两首诗词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      ) (2)猛浪若奔(      ) (3)互相轩邈(      ) (4)经纶世务者(      ) (5)皆生寒树(      ) (6)蝉则千转不穷(      ) (7)窥谷忘反(      )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轻倚时光的路口,听风滑过的声音。记忆中,那一段少年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苦涩忧伤……在多彩多味的匆匆流年里,我们慢慢长大。剪一节青春片段,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