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黎明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黎明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浓硫酸溶于水 B. Fe与稀硫酸反应 C. C+CO22CO D. 石灰石受热分解 参考答案: B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等。 【详解】A.浓硫酸加水稀释是物理变化,故A不选; B、Fe与稀硫酸反应是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选; C、C+CO22CO是吸热反应,故C不选; D、石灰石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解题关键: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易错点A,注意物理过程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氯气通入烧碱溶液:Cl2 + 2OH-=Cl-+ ClO- + H2O C. 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Al2O3 + OH-=AlO2- + H2O D.FeCl2溶液通入足量的Cl2反应:Fe2++Cl2=Fe3++2Cl- 参考答案: B 略 3. 在①硫酸②重晶石③三氧化硫④绿矾四种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底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略 4. 白酒、食醋、蔗糖、淀粉均为家庭厨房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与酸反应    ④白酒中是否存在甲醇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 5. 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环丙烷                                B.乙烷         C.甲烷                                  D.CH3CH=CH2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 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 B.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C.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D.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B 解:A.次氯酸的酸性与电离出氢离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稳定性无关,如HI为强酸,但不稳定,故A错误; B.碳酸为弱酸,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说明次氯酸为弱酸,故B正确; C.酸的氧化性与酸性的强弱无关,如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但为强酸,故C错误; D.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具有漂白性,与酸性的强弱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7. 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酸乙酯(乙酸):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B. 乙烷(乙烯):用溴水洗气 C. 溴苯(溴):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D. 乙醇(水):用生石灰吸水后蒸馏 参考答案: A A. 乙酸乙酯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A错误;B. 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B正确;C.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单质溴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C正确;D. 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蒸馏即可得到无水乙醇,可以用生石灰除去乙醇中的水,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复、易分。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减指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8. 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如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方法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 在此装置中钢管道作正极 C. 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 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参考答案: B A.构成的原电池中,该方法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A错误;B.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道作正极,B正确;C.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错误;D.镁块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4OH-=Mg(OH)2↓,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金属和钢管、及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镁块作负极,钢管道作正极,从而钢管道得到保护。 9. (2015秋?赣州期中)对于某些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D.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参考答案: B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分析: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B、氯化钠中产生沉淀的只有氯离子,沉淀为氯化银; C、与碳酸钠产生沉淀的离子很多,如钡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 D、氯化钡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有可能氯化银. 解答:解:A、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HSO3﹣,故A错误; B、产生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B正确; C、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故无法判断原溶液存在的离子,故C错误; D、产生沉淀可能是硫酸钡,还可能是氯化银,原溶液不一定有硫酸根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阴阳离子的检验,难度不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硫酸铁溶液中可置换出铁 B.铜在硝酸银溶液中可置换出银 C.铁不与H2O反应 D.氢在空气中会自燃 参考答案: B 【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A.钠易和水反应; B.铜比银活泼; C.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 D.氢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解答】解:A.钠在硫酸铁溶液中,可生成氢氧化铁、氢气,故A错误; B.铜比银活泼,可置换出银,故B正确; C.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可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C错误; D.氢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如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可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 B. 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容解度: Na2CO33 C. 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利过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Na2CO33 D.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和过量的盐酸反应,捎耗HCl的量: Na2CO3 NaHCO3,A错误; B.相同温度、相同溶剂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即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B错误; C. 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和过量的盐酸反应, Na2CO3的物质的量小于NaHCO3的物质的量,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产生CO2的量:Na2CO3aHCO3,D错误.答案选C. 12.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铅笔芯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 A.2.5×1019个       B.2.5×1022个       C.5 ×1019个   D. 5×1022个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处 C. 用酒精萃取碘水溶液中的碘 D.. 定容时仰视操作,造成结果偏低 参考答案: C 14. 目前,医疗上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该核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 19    B. 53    C. 72    D. 125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②.BaSO4投入水中, 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③.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⑥.CaCO3投入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但CaCO3是强电解质。 ⑦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气为电解质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 (1)操作I的名称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如图中括号内的操作步骤均为      ; 2.写出生成B的方程式为:      .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操作(Ⅱ)得到的液体A中加入适量的      ;反应的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 溶解    蒸发     2. CaCl2+Na2CO3=CaCO3↓+2NaCl 3. Na2CO3    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由实验方案可知,操作I为溶解,溶解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操作II为过滤,白色沉淀B(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经蒸发可得到氯化钙固体;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A中的物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因此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就需要除去碳酸钠,加入稀盐酸最合适,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蒸发后最后的固体物质是氯化钠,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由实验方案可知,操作I为溶解,溶解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操作II为过滤,白色沉淀B(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