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鹿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灼人(zhuó)     滑稽(jī)     模糊(mó)          参差(cī) B.恍惚(huǎng)   突兀(wù)     臭椿树(chūn)   严禁(jìn) C.目眩(xuàn)     挪动(nuó)   耸立(sǒng)       附和(hé) D.凌乱(líng)     抽噎(yē)     哭泣(qì)          弹珠(dàn)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题目中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B.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C.“诫子书”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中的加点词是一对反义词。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接受教育之前,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B.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务必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骗子行骗能否成功,取决于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一个人______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一个______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3)晚年手不释卷(         ) (4)及次日临政(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及为相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读之竟日 D.可以为师矣             太祖常劝以读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春风》,回答各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 ③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④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⑤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 ⑥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通读全文,内容填空。 不同点 相同点 夏天 冬天 春天多风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 很热 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 ____________________ 较温暖 2.品味语言。 (1)品读课文要重视朗读,请你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哪个词应该重读,理由是什么。 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3.文章的标题是“春风”为什么却要从两地的秋天写起? 4.文章最后一句说“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你觉得作者是否真的想要到苏杭去“避风”呢?请结合上下文,再联系《济南的冬天》谈谈你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假如穿越时光,曹操在作完这首诗之后将其发到朋友圈,并且他最希望朋友们给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点赞。请简要分析曹操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的原因。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有一种爱让我陶醉》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