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科学人文主义 2.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3.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 A.教育独立于社会的发展 B.教育独立于人的发展 C.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独立于历史的发展 4.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是中心环节() A.备课 B.成绩的评定 C.批改作业 D.上课 5.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苏联 6.师生关系理论中的“双主体论”是指() A.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B.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C.教师与学生互相主导 D.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一般来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比较与分类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9.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抽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集中思维 10.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二、单选题(10题) 11.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该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 B.标准化成绩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教师自编测验 1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恐怖症 1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14.当谈到某一个朋友时,他的音容笑貌会浮现在脑海中,这属于() A.表象 B.想象 C.联想 D.思维 15.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6.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7.下列属于情绪的外部表现的是() A.脑电的变化 B.皮肤电的变化 C.呼吸的变化 D.面部表情 18.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是()知觉。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社会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国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标准 B.教育政策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20.对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进行逐一尝试并从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 A.爬山法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手段—目的分析法 三、单选题(2题) 21.向学生展示有关实物和教具,或向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22.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A.80 B.85 C.100 D.125 四、单选题(10题) 23.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 A.道德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D.社会关系 2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联合 25.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提出者是() A.巴班斯基 B.斯宾塞 C.赞科夫 D.布鲁纳 26.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可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7.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8.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脸;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分析冲突 29.有些学生能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应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有些学生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是思维的()差异 A.广阔性 B.批判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30.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其中最高层面是() A.生理需求 B.尊重需求 C.社交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31.目前许多国家的()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32.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这一派别称为()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五、单选题(10题) 33.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脸;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分析冲突 34.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35.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36.有些新生儿活泼好动,哭声响亮,而有些孩子则安详宁静,声微气小,这体现()的差异 A.气质 B.能力 C.意志 D.性格 37.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38.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是由七个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提出了() A.智力三维理论 B.智力群因素理论 C.智力PASS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39.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指()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岁以上 40.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A.F值会变小 B.F值保持不变 C.组间方差会变小 D.误差方差会变小 41.情绪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42.提出教育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著名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陈鹤琴 D.杨贤江 六、单选题(0题) 43.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参考答案 1.CC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2.DD性格中的许多特征能反映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具有道德评价意义。而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无好坏之分 3.CC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 4.D 5.B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以双轨学制为主。 6.D师生关系的双主体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有效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仅仅某一方有主体性,教学活动不可能是成功、有效的。在双主体论中,实际上包含了不同的看法。例如“同时主体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作为主体存在;“互为主客体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均作为主体,但同时可分别作为对方认识和实践的客体;“轮流主客体论”,认为在教学的不同时机,有时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有时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过程主客体论”,认为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如备课、讲课、学生作业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及对应的主客体关系是不一样的。 7.A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BB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9.CC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0.BB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予以说明的加工过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11.C 12.DD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出现发抖、脸红、口吃、声音发颤、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等属于社交恐怖症的表现,是恐怖症的一种,因此答案选D项 13.AA陶冶教育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指的是环境陶冶 14.AA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脑海中浮现的音容笑貌即属于表象 15.CC课外辅导是对上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16.A【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某种被模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忖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 17.D 18.A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19.A 20.CC算法式指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最后找出一个最佳的方式。启发式指人们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范围内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爬山法和手段—目的分析法属于启发式的种类 21.CC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22.D依据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可算得10+8×100=125。 23.BB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24.C 25.AA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26.DD题干描述的是形状恒常性,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一种 27.C 28.BB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如前怕狼,后怕虎。题干中的学生既怕受到老师批评,又怕揭发后受到更大的处分,是双避冲突的体现 29.CC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这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 30.DD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最高层面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1.DD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为精英化教育,大于15%小于50%时进入大众化阶段,大于50%则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 32.BB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该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33.BB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专升本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