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g)     挑逗(tiăo dòu)啜泣(zhuì)   屡次(lǚ) B.伶仃(líndīng)枯槐(huái)       绽开(zhàn)   酒酿(liăng) C.嶙峋(lín)       伫立(zhù)        峭壁(qiào)   痴想(chī) D.琼浆(qióng ) 沉淀(dìn)        目眩 (xuàn)     小憩(q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气魄        狂斓        哺育        督促 B.惩罚        誓言        呻吟        高梁 C.田垄        丰绕        默契        屏障 D.埋葬        鞍马        辔头        金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要规划,不能故弄玄虚。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刻苦努力,第一次模拟考试,他五门功课平均都在120分以上。 B.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文物。 C.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70个七一班的同学都到电脑室上课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日月之行,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 (2)______,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4)《论语·子罕》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同宗的子侄辈,泛指小辈 B.俄而雪骤   骤:急 C.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似 D.公大笑乐   乐:快乐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介词,表对象,给 B.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连词,表假设,如果 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介词,表条件,趁、乘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助词,表判断,不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小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文章通过外貌、语言描写以及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叙,赞美了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B.谢太傅对“胡儿”与“兄女”的两个比喻未置可否而“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C.文章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中雅趣的一面。 D.文章采用了衬托的写法,先以谢朗的回答作铺垫,后引出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机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肆意笑起来的时候,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她,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居然假装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就一顿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选到县里参加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尘土飞扬,黄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⑪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⑫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⑬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⑭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了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⑮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第⑫段中介绍“我们”“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这些消息既有关于她的家庭的,也有关于她的工作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曲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且准确传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B.这首曲中景中有情,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C.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D.“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安详、温馨的景象,并不能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__________________,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悟空。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是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题目作文 (1)家乡的秋天 (2)我爱             要求:任选一题作文,500字以上。(写到考试作文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