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桐乡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jǔ)       相称(chèn)     预警     叮嘱 B.倚靠(yǐ)       怂恿(sǒng)     懒惰     冤枉 C.蜷伏(quán)   惩戒(chěng)   消耗     挣扎 D.虐待(nüè)     污涩(sè)        辨诉     抵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奥秘   云宵   人声顶沸 B.渊博   和蔼   截然不同 C.企盼   悔恨   美不甚收 D.陋巷   绅士   花团紧簇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B.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反复斟酌,不求甚解;聚精会神地研究了一遍又一遍。 C.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D.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新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孩子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B.我们要科学防控疫情,切忌不能听信、传播谣言,外出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C.通过实施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甘南地区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D.复习时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先筛查知识漏洞,再有针对性地填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句橱窗】“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意象,但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唐代的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2)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热水) B.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B.“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阐释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D.“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如何管理军队,使战士们志气高昂。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春》) (二)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三)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节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四)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1.请分别概括四个文段中雨的特点。 文段 雨的特点 (一) ① (二) ② (三) ③ (四) ④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2)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3.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2)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中(二)(三)文段中因雨而蕴含的情感。 文段 蕴含的情感 (一) 对安静而和平的春雨农耕夜的喜爱 (二) ① (三) ② (四) 对祥子在暴雨袭击中艰难讨生的深切同情 5.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特点。 B.文段(二)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侧面烘托出春雨的特点。 C.文段(三)反复写雨势之大,属于环境描写,渲染烘托出母爱的主题。 D.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所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之景,完全切合文段(四)所描绘的雨景。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2.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写。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仿写:清清的露珠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作文(共40分) (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