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项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热忱(shén)       坍塌(tān)       干涸(hé)            拈轻怕重(niān) B.戳穿(chuō)       派遣(qiǎn)     抽噎(yē)            刨根问底 (páo) C.栋梁(dòng)       狭隘(yì)        拣选(jiǎn)        哄堂大笑(hōng) D.废墟(xū)          呼啸(xiāo)     滚烫(tàng)        悲守穷庐(lú)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慷慨(kǎi)     帐蓬(pēnɡ)   废墟(xū)       薰衣草(xūn) B.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为观止。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本学期我仔细读了名著《西游记》,许多情节对我再也不陌生了。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当枫树伸开它翠绿的手掌时,令我想起了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归雁洛阳边。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罪丰③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丰:使……丰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B.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 C.故曰:俭,德之共也(所以) D.远罪丰家(远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②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③“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④“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⑤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⑥“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⑦“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⑧“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⑨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⑩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⑪“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⑫“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⑬“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⑭“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扣住并不存在的“新衣”,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恰当的动词,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头天晚上,两个骗子赶做新衣;第二天一早,皇帝(1)____新衣;游行大典上,大家异口同声(2)____新衣;最后一个天真的孩子(3)____“新衣”的真相。 2.品味童话中的讽刺艺术。 【示例】: 品味语句: “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我的发现:辛辣的讽刺体现在滑稽可笑的言行中。 品味欣赏: 明明什么也没有,两个骗子却装腔作势,摆出一副努力、勤奋的样子,无非是想骗取更多的金钱。可见骗子的贪婪与狡猾。他们给新衣编造了奇怪的特性,堂而皇之的愚弄众人,揭露了众人的愚蠢无知,社会虚荣腐败到了极点。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品味语句: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往往能启迪人的心灵。读完这篇童话,你对“说真话”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本诗后两句最为人称道,请你给出一条称道它的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王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谢谢你的表扬。”随即将纸团拾起来,送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王娜的话得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